释崇岳
孜侍者行乞 不学文章不学书,孜孜于道自忘躯。 黄尘堆里挨身转,一任清风卷太虚。 注释: -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 于道:在道德、修养上追求。 - 太虚:道家指天空或空间。 译文: 不学习诗和书法,勤奋于道德修养,忘却了自身的存在。 在尘土中艰难跋涉,任由风吹过头顶。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孜孜不倦追求道德修养的诗歌。诗中的“孜孜”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道德的渴望和执着
【注释】化主:指修行的人,也泛指佛教徒。即心即佛眼中屑,非心非佛转乖真:即心是即,即非是离。佛眼不分别,但能见一切法之自性,故称“眼中屑”。即心即佛是禅宗的一种见解,意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转乖真:转指“即心”与“即非”的关系。 【赏析】这是一首颂赞禅宗的绝句。全诗语言简洁凝炼。前两句写禅宗观点:即心即佛眼中屑,非心非佛转乖真。后两句则指出禅宗观点的正确性:大唐国里无南北,尽是灵山一会人。
【注释】 劳生扰扰:劳碌烦琐的人生。 梦喧哗:梦中喧闹。 云净水天江上望:形容江面空阔,云水澄澈。 一轮皎洁落谁家:皎洁的月光落在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首联写朋友离去后,自己依然过着繁忙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颔联写在江边望着天空云水澄澈,心中不禁感慨万分。颈联写明月高悬,洒下一片银光,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人们的心房
诗句如下: 送泉州化主 少林无孔笛横吹,此曲谁人和得亲。 向晓洛阳江上路,一声唤起几多人。 译文: 少林寺中的无孔笛被横吹着,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呢? 清晨时分的洛阳江路上传来了一声,唤醒了多少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少林寺僧人吹奏无孔笛的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僧人的技艺高超以及他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僧人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句翻译 若将此语定宗纲,任是灵山未厮当。大地撮来无粟粒,令人翻忆老曾郎。 注释详解 1. 若将此语定宗纲:如果用这种话语来确立根本法则,即使面对灵山也显得无能为力。 2. 任是灵山未厮当:即使面对如此神圣的地方,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 大地撮来无粟粒:大地聚集的粮食颗粒几乎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4. 令人翻忆老曾郎:这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某个人或某段记忆。 赏析
盐街坊 红炉鼓浪瞥然间,突出银山照胆寒。 便是马师胡乱后,要须不被舌头瞒。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红炉旁鼓浪的情景,突出银色的山峰照亮了诗人的胆量,让他感到寒冷。 - 即便是马师胡乱后,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舌头所欺瞒。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红炉旁鼓浪的场景,突出了银色山峰的壮观和诗人的勇气。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注释】 祥符:唐时衢州府名,今浙江省衢州市。僧堂帐:僧舍。化士:指禅师。 龙:这里形容僧人的气度和风度。蟠(pán)蛰:蜷缩成一团。舒卷:指和尚打坐。当机:面对问题。元自在:本来很自由。蚊蚋(ruì)弄狂风:蚊蚋是昆虫,比喻那些小人或小辈。“蚊蚋”也作“蚊虻”。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僧人的闲适生活。诗中说:“满堂蟠蛰卧僧龙”,意思是僧房中僧人盘腿打坐,像龙一样盘踞着
注释: 1. 且侍者持钵:暂且让侍者拿着钵盂。 2. 灵山无法与人传:在灵山上,佛法无法向人传授。 3. 临济宗风尽灭门:临济宗的风气已经消失殆尽。 4. 唯有道人知此意:只有道士知道这其中的意思。 5. 赤心扶起破砂盆:用赤诚之心扶起了破碎的砂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道教修行的诗。诗人通过对灵山、临济宗的描述,表达了他对道教修行的理解。他认为在灵山上,佛法是无法向人传授的
接待 茶饭家常没可陪,临机元不在安排。 门前有客来相访,试问朝从何处来。 注释: 接待客人时,家里没有准备茶饭,也没有人陪同。因为事情总是在变化,所以不能事先安排好一切。 门口有客人来访,我问他早上是从哪里来的
注释: 1. 白牛接待:指接待来访的客人。 2. 田园隐密:指农田里的景色隐秘而美丽,难以被发现。 3. 近揖湖光:指靠近湖泊,欣赏湖边的美景。 4. 远对山:指远处有山峰相望。 5. 何似:何等如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多么”。 6. 踏翻无寸土:形容土地非常平整,没有一点凹凸不平的地方。 7. 上方香积在其间:指上方有很多供人休息、打坐、修行的寺庙或场所,而它们之间是一片净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