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上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田家三首》之一。以下是逐句的详细注释和赏析: 注释 1. 啼饥行 - 描述了农民因饥饿而哀鸣的悲惨场景。 2. 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 - 连续的干旱和洪水灾害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3. 雨旸既失时,灾荒遂迭出 - 天气的变化无常导致灾害不断发生。 4. 自从入秋来,良田再沦没 - 自秋季开始,原本肥沃的田地被毁。 5. 堤防岂不严,所苦人力竭 -
注释: 葛岭:地名,在杭州。 蟾蜍:即癞蛤蟆,传说月中蟾蜍能吸月水以长生不死。静吸初阳日:指月亮刚落山的时候。蟋蟀秋鸣半壁天:指蟋蟀在秋天的傍晚发出叫声。一种江山两遭际,忽然富贵忽神仙:意思是说一个人经历了两次不同的境地(从贫到富,又由富转贫),就像一只癞蛤蟆一样,一会儿被月亮吸干身体,一会儿又被雨水浇湿。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境遇之后,最终又变得像一只癞蛤蟆一样
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 雨旸既失时,灾荒遂迭出。 自从入秋来,良田再沦没。 堤防岂不严,所苦人力竭。 秋场禾不登,日渐生计拙。 比邻八九家,薄暮炊烟绝。 侧耳闻啼饥,伤心难具述。 因思良有司,救荒岂无术。 救荒救已荒,所操术已末。 要在裕其原,勿使有所缺。 因事课惰勤,尽心及沟洫。 催科鞭扑宽,民得食其力。 先事不绸缪,后悔徒操切。 琐琐乡里间,贫富相赡恤。 盖藏亦无多,人众不易活。
章上弼是清代的诗人。 字竹隐,出生于嘉兴。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有着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创新。章上弼虽然是一位地方性文人,但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章上弼是清代的诗人。 字竹隐,出生于嘉兴。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有着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创新。章上弼虽然是一位地方性文人,但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