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注释: 铁石身心来问道,惯调金镞若为酬。 棒头喝下随流入,靠倒沩山水牯牛。 译文: 铁石般的身心来问道,已经习惯了调弄金镞的技艺。 棒头上一喝,就随着流水流入了,像水牯牛一样靠在沩山的水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禅师与禅客的对话,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理念。 首句“铁石身心来问道”,描绘了禅师坚定、坚定的修行态度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铁石般坚硬的身心,象征着禅师对佛法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
释义: 我告诉禅人这首诗的第三句。顾鉴全抽彻底参,新丰三顿实难甘。到头恩怨无馀地,赢得儿孙转放憨。 注释: 1. 顾:告诉。 2. 鉴:镜子。 3. 全抽:彻底参透。 4. 新丰三顿:指在酒宴上豪饮三次。 5. 难甘:难以下咽。 6. 到头:最终。 7. 恩怨:恩怨情仇。 8. 余地:余地,指留下一些余地。 9. 赢得:使……得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
这首诗的意思是:世间六尘皆不恶,但人心难测;心无杂念时,寂静无声,妙不可言。一旦悟道,便顿觉万物皆空,忘我之迹。何处寻找瞎驴的踪迹? 注释: - 六尘不恶机难测:六尘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所接触的事物。这里说六尘并不可恶,但人心难以捉摸。 - 三昧无声妙莫穷:三昧是佛教的一种境界,指的是达到一种静定的状态,无声无息,妙不可言。 - 脱体顿抛忘朕迹:脱掉肉身
【注释】 悬崖:山崖,指峭壁。舞三台:在《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曾设擂台比武,称为“三关”,即第一关叫“天门”;第二关叫“地户”;第三关叫“人环”,故称三台。 捉拍:拍手。 死虎:凶猛之兽。 眼豁开:眼睛睁大。 瞎堂:喻指和尚或尼姑等僧人、尼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一位禅宗信徒的。首句写他与禅宗信徒在悬崖绝壁上打坐练拳,练得非常精熟,如同猛虎一般勇猛矫健;次句写他突然从练功中惊醒
【注释】 披毛戴角:指道士。学无生:学佛。 剑树(zhào shù):佛教中称有刀山、剑树。 栗棘(lì jí):栗子和荆棘,这里指山林中的荆棘。 争知:怎知道?三更:夜里的三更,即子时,大约在23时至次日凌晨1时之间。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学道的士子,他披头散发,戴着牛角帽,身穿道士服,学佛念经,却只知在刀山剑树间打坐,而不知修行之真谛,还把五峰山当作是吃栗棘的地方。诗中以“争知”反诘
【注释】 寄:赠与。骥禅人:即陈骥禅,字骥禅。姑苏台:古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恶相从:意指两人相互交往。峰前:即“峰前”二字连读,是地名。故国梦回春已走:意为回到家乡,已是春风过尽之时了。水云相望一帆风:形容江面上的景色,水天相连,云雾弥漫,一叶扁舟随风荡漾。 【赏析】 《寄陈骥禅》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陈骐(骥)禅是友人的表弟,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姑苏台、海涌峰都是苏州有名的景点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禅人(即禅宗的信徒)有一句名言:“万机不到始通津。”他的意思是,禅宗信徒不干预世俗事务,只在自己心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佛理。而道人则另有一种眼光,他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一般,他看到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四海为家,处处都是他的家人和朋友。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禅人的一种赞美和敬仰之情。禅人是禅宗的信徒,他们的修行方式与众不同,他们不干预世间事务,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心性修炼
注释:风吹过来,露出了我突出的眼窝,格外突出了栗棘禅的双眼,这是对我修行不精的讽刺。百草头边玄路绝,到家却连半分钱都不值,讽刺我的修行无果。 赏析: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人自己的诗,表达了诗人自己修行不精,反而讽刺别人的无奈和辛酸。同时,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以下是对《送万年化主兼简妙净居士》一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石桥路崄横身入”,描述了诗人在石桥上行走时,山路险峻,需要侧身而过。这里的“石桥路”和“崄横身入”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崎岖和诗人行走时的谨慎。 - “牛宿峰高䫌面看”,牛宿峰高耸入云,诗人站在峰顶俯瞰,如同从牛背上观看天空。这里的“牛宿峰”和“高䫌面看”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诗人的视角。 - “不是闾丘贤太守”
注释: 1. 送了禅人:送走了修行的人。 2. 未明定观三千界,且看江西十八滩:还没天亮就观看三千世界的景致,暂且看看江西的十八条大河。 3. 照出芙蓉城下月,金波影里麦秋寒:映出了芙蓉城的下月亮,金色的光波中麦子已经变得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修行的人后写下的一首感怀之作。首句“送了禅人”表达了诗人送走修行者的感慨;次句“未明定观三千界”,描绘了一幅夜晚观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