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注释: 苦雨忽霁步出城南望春 (辛未) 春事已过半,农夫都在原。 雨多原不害,晴速即为恩。 水长欲无路,花开何处村。 静观禽鸟意,吾亦久忘言。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农夫都在田野里劳作。 雨水多了对田地没有害处,晴天来得快就是天赐的恩泽。 河水涨起来好像没有路可以通行,花儿开在哪里才有村庄。 静静地观望着鸟儿们自由自在,我很久都没有说话了。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过后的景象为背景
【注释】 领略(tīng lǐ):体会,领悟。 新秋:初秋。 凉宵:凉爽的夜晚。 风林:指风中树林的声音。 千叶:一片树叶。 水阁:水中的小亭子。 病倚:生病时靠在床榻上。 闲能却:悠闲自在时能够摆脱困境。 诗缘:因诗而产生灵感。 悟:觉悟,领悟。 摩利佛:即摩尼佛,佛教中的护法天王,象征慈悲为怀。 译文 我领略了初秋的风味,清凉的夜如此清新。 风声穿过树林仿佛在低语
【注释】1.甲戌:指元至正四年(1344),即诗人游潜江时。2.信所之:随意所往,任其飘泊。 【赏析】 此诗作于至正四年(1344)初秋,诗人在舟中泛游潜江一带时。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前四句写诗人乘船游览潜江县的所见所闻。“落日”“空帆”“水深”等意象,写出了游船行舟的艰难和游人的孤独。首句交代了诗人是在黄昏时分到达潜江县城的;次句写游人乘着无目的、任凭风向的空帆船
燕支山消夏作(乙亥)何以消长夏,林亭半岭间。 高云疑在树,急雨欲无山。 石畔惊泉落,琴边看岛还。 红尘纷逐暑,未识此中闲。 注释:何以消长夏?为何能消除夏天的炎热?林亭半岭间。在山亭的一半,位于半座岭上。高云疑在树,急雨欲无山。高高的云朵似乎挂在树上,急骤的雨水好像没有落在山上。石畔惊泉落,琴边看岛还。水声溅起如石旁的泉落,仿佛看见岛屿在琴旁边。红尘纷逐暑,未识此中闲。红尘纷扰,追逐暑气
【注释】 甲戌:指宋神宗熙宁十年。 归思:思念故乡的心情。 悬:系在船边。 水落孤城大,天垂两岸圆:形容长江水面宽广,水位下降露出岸边的土堤和石头。孤城,即襄阳。 堂上梦:家中父母梦见儿子。堂上,指家内正厅。 羡汝南飞鹊,声声在客先:羡慕你南去的喜鹊能早早飞回,因为喜鹊知道客人就要到家了。汝南,汉县名,在今安徽淮南市境内。 【赏析】 这是一首写归乡途中所见所感的抒情诗。诗人以“归思”为线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紧扣诗中重点词句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以及写作背景来分析。“亦知儿女大,无计御家贫”的意思是:知道儿女长大成人了,没有办法维持家业不致贫困。“衰盛将由汝,饥寒岂负人”的意思是:荣华富贵的命运掌握在你手中,贫穷困苦的日子岂能亏待你一个人?“世情穷易薄,吾道困能伸”的意思是
【诗句释义】 先世有馀善,清芬流一乡:我祖先的德行美好,清纯的芬芳流传到整个村庄。 人犹过门式,我敢抱经忘:有人路过家门,我却抱着经书忘记。 月转空庭夜,风喧老木霜:月亮在庭院里缓缓移动,风吹动着老树,树叶上结满了霜。 起看邱垄近,佳气郁苍苍:起身去看那些坟墓,坟头上的草长得茂盛苍翠。 【译文】 我祖辈行善积德为乡邻所传颂,他们的德行像清馨之气一样,弥漫在家乡的每个角落。
山中月夜(乙亥) 良夜不成寐,坐看山月生。 树如将晓色,虫有欲秋声。 溪水照逾静,竹风吹更清。 梦魂知不远,祗绕白云行。 注释: 1. 良夜不成寐:美好的夜晚无法入睡。 2. 坐看山月生:静静地坐着看着月亮从山里升起。 3. 树如将晓色:树木如同即将破晓的景色。 4. 虫有欲秋声:虫子似乎在准备秋天的声音。 5. 溪水照逾静:溪水映照得更加宁静。 6. 竹风吹更清:竹叶的风声更显得清新。 7.
【注释】 1.筚篥:古代一种管乐器。横吹:横放于嘴边吹奏。 2.尽意号:尽情呼啸。 3.水将孤柁急:水流湍急,船桨在水面上划动。 4.霜逼众星高:霜气逼人,使星星显得特别高远。 5.渔唱从为乐:渔民的歌唱是快乐的。 6.雁飞无乃劳:大雁飞翔时没有劳累。 7.萑苻:泛指盗贼。 8.吾敢信波涛:我怎能相信这是波浪和激流呢? 【赏析】 《江夜》是晚唐诗人司空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南归 其二 (庚辰) 乍别西清地,初登逐热场。 雨多偏在夜,风午不成凉。 马渴争溪饮,奴饥索果尝。 却观耘耨苦,不觉暑全忘。 注释: 1. 南归 其二:题目是第二首,但在这里可能是指第二部分的诗作。 2. 乍别西清地:乍,突然;西清地,指遥远的故乡,或北方的边塞之地。 3. 初登逐热场:初,初次;逐热场,即追逐炎热的地方,这里指炎热的地方。 4. 雨多偏在夜:雨,雨水;多,很多;偏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