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凌波之艇子 石宝的《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首 其十四 艇子洴》,以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东庄景色。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日暮时分的宁静生活,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凌波下洴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行驶的场景。洴水,如同明镜般平静的水面,映出了天边的云彩和远方的山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
诗句释义:幽静的士人知道鱼儿的乐趣,在池塘边建造了一个小亭子。 1. 诗人背景:石宝是明代的一个文人墨客,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2. 诗歌原文翻译:在这首诗中,"幽士知鱼乐,临池小结亭"描述了一位隐居的人欣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乐趣,并在此建造了一个小小的亭子来欣赏。"时时挥五弦,下有流鱼听"则表达了诗人时常弹奏琴瑟,而下方的鱼儿也能听到其美妙的音乐。 3. 赏析
【注释】 耕田:耕地,泛指农事。 垂轩:指高悬的轩窗。 憩息:休息,休息片刻。 非:不是。 敢:岂敢,不敢。 惰农:懒惰的农夫。 当:应当。 惜:爱惜。 牛力:指牛的劳力,比喻劳动的价值。 【赏析】 此诗是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首之一,写于作者归隐之后。诗的前两句写耕者在劳作之余,放下锄头歇息片刻。第三句说“非敢为惰农,应当惜牛力”,诗人以“垂轩坐憩息”作结,既表现出耕者的勤劳与辛劳
注释:延陵,即东晋王羲之的故乡。文章客,指王羲之。选地建新庐,在东庄选择了一个地方来建立新居。指点平泉树,用树枝指向平泉树上,表示对先大夫(王羲之)的怀念。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故土怀恋之情的古诗。首句“延陵文章客”,点明诗人的身份——东晋名士王羲之;次句“选地建新庐”,说明诗人为何要在此建新居的原因——怀念故里。第三句“指点平泉树”,诗人以树枝指向平泉树上
【注释】拙脩庵:作者自号。 【赏析】此诗是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首中的第二十首,描写的是拙修庵的景色。首联“脩拙人何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寥寥惟旧居”,描绘了主人翁的孤独与寂寥;颈联“风雨棠花落,犹疑夜诵书”,则进一步刻画出主人翁的寂寞与清苦。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折桂桥 尚存古迹,折桂人已矣 折桂桥,又名马家桥,是杭州余杭区良渚镇一处历史悠久的桥梁。始建于宋代,改建于明朝,并在清代雍正年间进行了重建。这座桥以其独特的小桥流水式布局,给人以一步并作两步的感觉,显得格外亲切而宁静。 诗句“折桂桥尚存,折桂人已矣”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景象的回忆与感叹。"折桂"原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象征着功名和荣耀。这里,“折桂桥”不仅是一座物理上的桥梁
【注释】 白云:本指天上的白云,这里代指山。 羽客:古代传说中修炼成仙的人。 梅仙:传说中仙人王乔,以梅实酿酒,因而得名。此句借指梅花树。 婆娑:树木枝叶随风摇摆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吴匏庵东庄中的白云馆。 首句点出“馆”外的云是“白”,与“白云”相呼应。次句说“羽客时迎送”,“羽客”指神仙。“传是梅仙种”是说这棵梅花树是由神仙栽种的。“白云馆外暮云白,羽客时迎送”两句写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 曲池:曲折的水池,此指东庄中的水池。 涟:水面波纹的样子。 萦转牵:曲折回旋貌。 莲:莲花,此处泛指水生植物。正:整齐,这里指莲花开放。不似:不如,比不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池水清且涟”,起首两句,点明题目。曲池在吴匏庵的庄园里,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是诗人经常游赏的地方。 颔联写池中景致,“萦转牵曲镜”形象地描绘了池水的形态,“曲”即“弯”
注释:鹤峒深而幽静,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 竹木森然,四周都是竹子和树木。 其中有位隐居的高人,他经常教着鹤儿们起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中的"鹤峒深窈然"、"竹木森四堵"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鹤峒的幽静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安详。同时,诗人通过"中有幽居人,时时教鹤舞"这一细节,展现了高人隐士的生活状态
注释:在芝丘种麦不种灵芝,因为灵芝生长在中阿。如今人们芟去麦子,还唱着采芝的民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吴匏庵东庄的景色和人们对它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比种麦与种芝的不同结果,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