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翠黛锁眉山,秾愁无处安。 玉环双凤叫,珠髻九龙盘。 花落梦初断,莺啼春未阑。 檀槽儿女语,昵昵向谁弹? 释义:翠黛般的眉毛如同锁住了眉头,浓重的忧愁无处安放。玉环和双凤的叫声在耳边响起,珍珠髻上盘旋着九龙。花儿凋落,梦境刚刚中断,莺鸟的啼鸣还在继续。檀木制成的乐器上,儿女们的低语声不断传来,这些声音都向谁倾诉呢? 译文:翠色如黛般地勾勒出山间的轮廓,浓郁的忧愁似乎无处安歇。玉环与双凤相互呼应
【注释】 落尽:凋零。熟:指春天的梦已做满。平沙:平坦的沙滩。小苑:小院,庭院。窗中绿:窗前竹影映绿。美人:美女。背东风:背向着东风。蛱蝶:蝴蝶的一种,形似蛱(jiá)蝶,翅膀有彩色的花纹。修竹:高高的竹子。 【赏析】 《竹蝶图》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咏物抒怀为主,借咏竹蝶图来抒发自己晚年闲淡、清幽、孤寂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春景的留恋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婉,情韵悠长。
立仗马 照夜玉狻猊,霜毛铁凿蹄。 春风金络脑,小雨锦障泥。 御驾驰天上,军封受海西。 日供三品料,缄口不闻嘶。 注释: 1. 照夜玉狻猊:指立仗马的鞍具,夜晚照明用。 2. 霜毛铁凿蹄:指马蹄上的霜冻毛发和铁制蹄子。 3. 春风金络脑:指马笼头上的金色装饰,寓意春天的到来。 4. 小雨锦障泥:指马身上覆盖的锦绣障泥。 5. 御驾驰天上:指皇帝的马车在天空中行驶。 6. 军封受海西
注释:画扇 画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绘画工具,用木头、竹子或者丝绸等材料制成。在唐代,画扇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许多画家都喜欢在画扇上绘制山水、花鸟等图案。 渴龙饮清江,江水皆倒立: 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景象,一条龙在清澈的江水中饮水,而整个江水都倒映在了龙的面前,形成了一种颠倒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得龙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风雨满山来,石楠半身湿:
注释:二十四桥风月清,指的是扬州二十四桥的景色如诗如画,风月清朗。琼花观里坐吹笙,意指在琼花观内静坐享受笙乐之美。金盘露冷凝脂滑,形容盘中之露凝成晶莹剔透的霜珠,其滑腻之态令人陶醉。一夜新霜睡不成,暗示因一夜新降的霜而未能入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美景和作者在此地的闲适生活。首句“二十四桥风月清”,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扬州二十四桥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晴川渺渺停春水,怪石峨峨插乱山。 最爱夕阳烟寺里,千株古木一僧闲。 【注释】晴川:晴朗的河流,这里指小河或清溪。渺渺:渺茫的样子。峨峨:高耸的样子。插乱山:形容石头突兀地插入山峰中。最爱:最喜欢。烟寺:雾气笼罩的寺庙。千株古木:一千棵树。一僧闲:一个和尚悠闲自在。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简顾明府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展现了他的辛勤劳作与生活状态。 首先看第一句“水国差徭重”,这里的“水国”指代江南地区的水乡,而“差徭”则是指官府的征役。这句诗描述了江南地区由于水网纵横的特点,征役繁重,使得居民的生活负担加重。 第二句“江城庐舍稀”,进一步描绘了江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房屋稀少的情况。这句诗反映了江南地区由于地形原因,房屋建筑密度较低。
【注释】 1.大都即事六首:指元稹的《乐府诗集》中的《宫词》。 2.红雪点绵袍:形容雪花如红色般晶莹,落在棉袍上。 3.青楼酒价高:指妓院里酒的价钱高昂。 4.朱丝红椤桫:用红丝系着的紫红色的绫罗绸缎。 5.玉斗紫葡萄:用玉斗盛着的紫色葡萄。 6.春餤行绫卷:春天时,人们将绫罗绸缎卷起来存放。 7.秋腌割佩刀:秋天时,人们将佩刀擦干,以便收藏。 8.帘钩风不定:风不停地摇晃着帘子上的钩子。 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寄中山隐讲师》。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问讯山中隐,中山第几重。” 注释:向隐士询问山中的隐士住在哪里。中山是隐士的别称,第几重表示隐士住在多层的山中。 第二句:“风廊巡夜虎,云钵听经龙。” 注释:夜晚在风声中巡视如同听到了老虎的声音(“虎”字借代),听到云中传来如经书般的诵念(“龙”字在这里指诵经的声音)。 第三句:“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注释
注释: 昼雨绵绵细密,炉烟不隔断帘。 燕子的泥污沾染了玉麈(zhú),蜘蛛结在网上挂在书签(bī)。 夜枕被花儿频频打扰,春衫被酒液半淹。 绿窗人散之后,摘下明镜摘去风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朋友张习之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夜晚,朋友张习之在绿竹窗前读书、饮酒的温馨画面。全诗用词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深情的思念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