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注释】 大都:指北京城。 小海春如画:指小海子(今北海)的春景,宛如美丽的图画。 连钱游子骑:指骑着马的游子。连钱,即骏马蹄,形状像钱一样圆。 班竹:斑竹,一种竹子。 袄色摇红段:指的是红色的衣服。袄,是古代妇女穿的一种上衣。 鞶香斗蜡茶:指香气扑鼻的茶。鞶,古代用象牙制作的装饰品,形似伞盖。 额黄斜入鬓:指额上的黄色头发。 侧髻:指把头发从中间分开,两侧梳拢,做成一个发髻。 【赏析】
《大都即事六首·其一》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并附上译文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平章桥上日,光禄寺前春。 杨柳绿垂地,桃花红照人。 粉香迷醉袖,草色妒行轮。 屠狗悲歌者,空埋泉下尘。 2. 译文与赏析: - 译文: 在平章桥上看着太阳升起,阳光照耀着光禄寺前的春天。 杨柳垂下的绿色影子铺满了大地,桃花鲜艳如火照亮了人们的脸庞。 香气扑鼻,使人陶醉
注释: 大都即事六首,元代诗人杨载的组诗作品。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 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仑。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 赏析: 这是一组写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的七绝,是作者在大都西山道上春日即兴之作,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及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此二句点明地点、时间和天气。三月的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出游的好时光
【注释】 感古:咏叹古代。 关内收三杰:指汉武帝在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收纳了三位杰出的将领,即卫青、霍去病和李广。 淮南养八公:《史记·黥布传》载,汉高祖刘邦曾“以布为淮南王”。后因避讳刘邦的名讳,改称“淮南王”为“黥布”。 金成幽血碧,龙起瑞云红:“金成”暗指秦代的著名将领白起,他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被秦国封为武信君。“幽血碧”形容白起死后,尸体颜色如玉一般,洁白无瑕。“龙起瑞云红”
【注释】 ①取青楼夜饮:在青楼里饮酒。 ②叶子肃:即叶子高,字子肃,唐代著名诗人。 ③山人清似水: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如同山一样清静、纯净。 ④老子醉如泥:形容人喝醉酒后像泥一样不省人事。 ⑤天黑月堕地:天黑了月亮掉在地上,比喻夜色已晚。 ⑥水寒星在溪:水冷了星星倒映在溪水中,形容夜晚的景色美丽。 ⑦赤蹄纸:红色的马踏过的痕迹。 ⑧画楼西:指楼上的女子,因为女子喜欢画眉,所以称“画楼西”。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哲古的心情,以及他对吴江报恩寺的期待。 诗句注释: - 兰若:佛教语,指寺院。 - 压江桥:比喻报恩寺如同压在江上的一座桥,显得庄重而雄伟。 - 长廊昼寂寥:形容报恩寺的长廊在白天也显得寂静无声。 - 鸟啼春后树:春天过去了,鸟儿开始歌唱,声音清脆悠扬。 - 龙起定中潮:比喻报恩寺如同龙一样威武庄严,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 花雨随风散
诗句输出: 万籁入沈冥,坐深窗户明。 译文输出: 万籁(万物的声响)都沉浸在深沉的寂静之中,我坐在窗前,明亮的灯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注释输出: - 万籁:形容声音之多,这里指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 沈冥:形容深深的寂静,仿佛世界都陷入了黑暗。 - 坐深窗户明:坐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窗户旁,外面的世界变得安静而深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 白日依山尽:太阳落山,阳光斜射在山的尽头。 - 黄河入海流:黄河水流向大海。 -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 - 更上一层楼:表示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上一层。 译文: 夕阳渐渐地落下,只看见远处的山峦在薄暮中轮廓分明;黄河的水奔腾着流入大海。如果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赠别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西离五印度,东渡独绳桥。 - “西离”指的是诗人向西远行,跨越了多个国家或地区,这里的“五印度”可能指的是印度的五个主要地区。 - “东渡”则意味着诗人要向东航行,渡过一条名为“绳桥”的东西方向的河流或桥梁。 2. 海若擎双足,天花上七条。 - “海若”通常指代大海,这里用来形容浩瀚的大海。 -
湖源源上路,东与浦阳连。 地胜藏春坞,民居小有天。 秋山红入画,晴野白浮烟。 一道桃花水,如今泊战船。 注释: 1. 湖源源上路,东与浦阳连:湖的源头从远处流来,向东与浦阳相连。 2. 地胜藏春坞,民居小有天:这个地方地势优越,像春天的园子一样美丽;居民的房屋虽小,却如同天空一般高远。 3. 秋山红入画,晴野白浮烟:秋天的山景如画般绚丽多彩,晴朗的天空下,白色的田野如烟般飘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