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诗词原文: 谁写渔梁落照痕。 乱鸦疏处见烟村。 数家桑柘临溪水, 一棹桃花访故人。 注释解释: - 渔梁:指古代的渡口或桥梁,这里指代一个地名。 - 落照痕:夕阳的余晖落在水面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 - 乱鸦:指乌鸦,这里用来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象。 - 疏处:空隙之处,形容景色稀疏的地方。 - 烟村:指被薄雾笼罩的小村庄,给人一种朦胧美。 - 数家:表示有几家人家聚集在一起。 - 桑柘
鹧鸪天 · 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点点寒鸦薄薄云。数峰鼠尾郭家皴。斜阳黄到西山寺,残柳疏于白下门。 - 点点寒鸦:形容天空中飞翔的乌鸦数量不多,点缀着稀疏的天空。 - 薄薄云:描述云雾很轻,仿佛一层薄薄的纱幕。 - 数峰:指山峦,山峰重叠,形态各异。 - 鼠尾:用来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如同老鼠尾巴般。 - 郭家皴:一种绘画技法,用笔尖在绢布上轻轻扫过,形成独特的皱褶效果。 - 斜阳黄:形容夕阳的颜色
鹧鸪天·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注释】: 打叠:把……折叠。 云山:指山的轮廓。 檐青玉:屋檐上挂着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的青瓦。 陶令:东晋著名隐士陶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老逋:北宋诗人苏轼(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呼鹤子:传说中鹤鸣一声可以召唤千里之外的人,所以用“呼鹤子”来代称道士。 饲雕胡:喂给雕胡鸟吃食物。 凤雏: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译文: 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收入画卷里
鹧鸪天·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南浦销魂第一程。萋萋芳草怨西征。烟鬟送客参差出,春水如愁日夜生。 芳雨歇,绮云平。莫将兰桨击空明。烟波可是明妃面,费尽丹青貌不成。 注释: 1. 南浦销魂第一程:在南岸的渡口,是离别的第一站,也是最让人心痛的地方。 2. 萋萋芳草怨西征:芳草茂盛,但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和遗憾。 3. 烟鬟送客参差出:烟鬟(指女子)在江边送别,身影参差,显得有些凄凉。 4.
诗词原文: 两岸春山中有溪。圩田雨足罢耕犁。镜中每对青丫髻,树里时闻白画眉。 撑小艇,泛清漪。秦人洞口白云迷。二千年后溪边水,照出桃花似旧时。 注释译文: - 两岸春山中有溪。圩田雨足罢耕犁。镜中每对青丫髻,树里时闻白画眉。 - 诗句描述了春天的乡村景色,两岸的春山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圩田在雨水充足后已经耕作完毕。在镜中可以看见女子的发髻,在树林里可以听到女子的歌声。 - 撑小艇,泛清漪
鹧鸪天:一种曲调,词牌名。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指徐俟斋所作的山水画屏上的题词。大好楼台欲住难:美好的园林楼台,想住进去却难以做到;“难”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意思是“难以留住”。暂寻幽事画桥边:暂时寻找些幽雅的事情在画桥的旁边。树含龙井明前雨:树上挂着的是龙井寺前明净的春雨;“含”是笼罩的意思。帆带潇湘转处烟:船帆上带着潇水、湘水的烟雾(这里指洞庭湖)。“转处”是转折之处
【注释】灵石县:今山西灵石县。中秋:即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赏月佳节。 未算贫:不认为穷困。露红新:指花上的露珠晶莹如红色。玉钗:指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形如梳状。私语:悄悄说。院:内室。璧月:圆月。银烛:银色蜡烛。秋花:指秋夜的月亮。陇头:古时指家乡的山冈或田野。汾上:指汾河之南,泛指故乡。 【赏析】此词是作者在中秋节时所作。词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鹧鸪天·戊寅寒食日作:词牌名,此词是作者于戊寅年清明节所作。 灵鹊枝头久不闻,闷来无意近芳樽:灵鹊指喜鹊,常在人们欢度佳节时鸣叫。此句写喜鹊多年没有在枝上鸣叫了。“闷来”两句,意思是说,因天气阴冷,心情烦闷,便无心去接近酒樽。“纱窗”一句,是说此时已是清明时节。春雨绵绵,洒落在窗户的纱帘上几点。“一院”两句,写的是室内景致,院子里长满了青苔,门前被青苔遮住,所以看不见门了。 银叶冷
诗句释义: 1. 几日秋风打满筐: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秋风阵阵,吹动着装满各种果实的竹筐。 2. 肯输鹤俸助猴粮:表示自己不吝啬地分享,愿意将收获的粮食分给猴子(象征需要帮助的人)。 3. 登盘荐客传高会:指在宴会上向宾客推荐这些珍贵的枣子,显示了其高贵和珍稀。 4. 每与安期枣共尝:意味着这些枣子不仅美味,还有特别的药用价值,常被用来招待贵宾。 5. 宜自采:适合自己采摘
鹧鸪天·橘 【注释】江乡:指故乡。古人作颂非无意:古人写颂词,不是无意的。独擅光华南国才:独擅光华,即江西抚、信一带,是江南地区的精华所在,故称。南朝诗人谢朓曾任光禄大夫,所以此处说“非无意”,暗含对谢朓的推崇。南朝时有“橘颂”之作,这里用“颂”来指咏橘诗。光华:江西抚州、信州一带。 香酥润:指柑橘果肉细腻、多汁。几回珍重渡淮来:几回珍视而渡过淮河来。渡淮:泛指经过长江。淮水北岸为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