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霄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时令,颔联写景,颈联写景,尾联写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情感真切。 译文: 关外寄给相识的人啊!不要在春草萋萋的征车旁停留,不要听那到处啼鸣的黄莺。从关口分手,一路水路,一路山行,到岭头时,只见红日西沉。青山半隐云间,一片宁静。我独怜双鬓已白,却万里迢迢去朝拜圣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关外”为题,既表明自己身处关外,又暗示要与友人分别。首句“芳草”“征车”
注释: 到门不见登山屐,惟有青霞覆屋多。 这是说,我来到高霞居的门前,却没有见到登山用的木屐(一种用于攀岩的工具),只有青翠的山峰和层层叠叠的树林。 花径叶深迷访迹,白云开处杖藜过。 这是说我在花径深处迷失了来时的路径,直到白云飘散开来,我才找到了通往高霞居的道路。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高霞居的自然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构思巧妙
【注释】: 蓬岛: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总称。 夫容:指丈夫容貌。 清游:指游览山水的幽静景色。 窈窕:曲折深邃的样子。 萦:缠绕。 参差:高低不平的样子。 玉台:指仙台。 尘世:尘世间,这里指人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临观音岩时即兴写下的。观音岩是位于福建福州市连江县的一个著名景点,相传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山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十分奇特,引人入胜。诗中“蓬岛人间隔
【注释】: 访高霞居不遇 其一:访,拜访。高霞,即高士。 其二:指《访高霞居不遇》中的第二首诗。稚子,幼童。谢客,辞别客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的酬唱之作,诗人先作《访高霞居不遇》以自抒怀才不遇的愤懑,然后写此诗以答其意。 “读罢空庭青竹辞”,读罢,读完;空庭,庭院;青竹,竹子;辞,文采华美的文告、信函等。《诗经·卫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好地方
【注释】: 1. 观音岩:位于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2. 造化:指自然。输神巧:形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3. 乾坤:天地,宇宙。失画图:失去绘画的图案。 4. 雁宕: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东南部,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5. 寒翠:青翠的色彩,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 6. 古洞:指古老的山洞。回元气: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 7. 凌虚:指天空中飘渺、虚无的境界。想太初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树影移斋日渐高,寒花初放出墙梢。 - “树影移斋日渐高”描绘了随着日升月落,树木的影子慢慢移动至斋房之上,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改变。“渐高”表达了时间推移的细微变化,而“移斋”可能指的是窗户或门户的位置有所变动,增加了室内外的视觉距离感。 - “寒花初放出墙梢”则生动地描述了寒梅在寒冷季节中破冰而出的景象。这里使用了“寒花”来指代梅花,强调了季节的严酷和花朵的坚强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作技巧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首先明确注释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注释中的提示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即可。本题要求逐句释义,所以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再写出译文。 “山泉脉脉野田平”意思是山间泉水流淌,在田野上缓缓流动,形成一条条细流。“脉脉”,形容水流悠长、连绵不绝的样子。“野田平”,指田野平坦开阔。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诗中“炉封玉鼎火初残”一句,描述了叶云岩在夜晚时,炉中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这可能是因为叶云岩在修炼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帮助他进行修炼。 2. “月满岩扃夜不关”,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高悬,照亮了整个山洞,使得洞内充满了宁静和神秘感。 3. “斜枕参同迷晓蝶,碧云幌落石床寒”,这句诗描绘了叶云岩在睡觉时的情景。他躺在石床上,被碧色的云朵包围着
注释:短篱疏竹进入农家,石径山桥傍着流水斜。听说前溪夜里下过雨,晨风竞吹木棉花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农村景色的宁静美丽。首句“短篱疏竹入田家”,写景有声有色。篱短竹疏,可见屋舍稀疏;而竹篱短篱,则更显田家之少。田家,即农家,这里泛指农民之家,点出题旨。次句“石径山桥傍水斜”,写景清丽宜人。山间小径,曲曲折折,伸向远方,与山峦、林木浑然一体;山桥傍水,倚山临水,别具一格。两句从空间着笔
【注释】 清世:《清静的世间》,指官场。蚤息机:早早地停止机心(机变之心)。疏放:放荡不羁。耕犁:耕种。浮沉:世事,指官场上的升降荣辱。过裕溪:经过裕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官场失意后写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之情。首句“清世谁能蚤息机”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想要及早摆脱。第二句“欲将疏放问耕犁”则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