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
南华寺五首 未参五祖已开山,合下全身此地安。 不是香烟忘故里,衣留孔道要人看。 译文 在尚未参拜五祖时便已在此开山建寺; 全心投入此地的修行使其身体安定。 不是为了忘却故乡,而是这里的香烟引人入胜; 衣物保留孔道,以示世人我仍关心世事。 注释 1. 未参五祖:未曾拜访五祖,即禅宗五位祖师之一的五祖弘忍。 2. 开山:建立新的寺院或宗派。 3. 身:指修行者的身体和心灵。 4. 此地安
【注释】 梅关:在广东梅县,为粤赣交通要道,古时梅花盛开时节,行人至此必停车驻足观赏。 通宵(sháotiān):整夜到天亮。 催梅:《诗经·周南·汉广》有“江有汜兮,之子归止。心怡悦兮,乐未央”之句,《楚辞·九歌·河伯》中有“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的诗句,这里借指梅花。催梅,是说梅花一夜开放。 枝北枝南:指梅花开放的方向不同,有的向北,有的向南。 晓尽开:天刚亮就开放了。 花神
第一首 诵经听得入从门,壁上偷他四偈言。 毕竟单传端的处,卖薪供母是心源。 注释:诵读佛法时能听到经文传入内心,这是佛家所说的“从门”。在墙上偷看到寺庙中僧人留下的四句诗偈语。究竟如何才是佛教的正宗之道?那就是用劳动所得来供养母亲,这是出于孝心,也是修行者的心源。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首先,他通过诵读佛法,能够听到经文传入内心,这是佛家所说的“从门”。然后
南华寺五首 清者不饮盗泉,僧盂底饭逆巢田。 风撼长松啸半天,此疑欲问师无语。 注释与赏析 1. “清者何曾饮盗泉”: - 关键词解释:“盗泉”指盗取泉水,常比喻不正当的行为或诱惑。 - 解析:诗人在南华寺修行时,发现有人偷取寺庙中的水源,这种行为与清净无为的修行理念相违背。 2. “僧盂底饭逆巢田”: - 关键词解释:“盂底饭”指僧人用钵盂盛饭,“逆巢田”意为违反自然的规律。 - 解析
【注释】 1. 灵洲:指苏州的西园。 2. 眼前:这里指眼前的苏州城里,有无数的来往船只。 3. 射利干名:追求名利。 4. 不见:没有看见。 5. 人心:指人的心思。 6. 如此寺:指有名的佛寺。 7. 屹然:屹立的样子。 8. 砥柱:比喻像剑一样坚固、高大的山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上苏州城,看到了许多往来的船儿,又看到许多追求名利的人,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南华寺五首 西方骨董南方宝,留镇曹溪几百年。 自是后人当不得,有如翁者亦单传。 注释版: 《南华寺五首》是由南宋的李昴英所作的诗作。这五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南华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在这首诗中,李昴英以佛教文化为主题,通过对南华寺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敬仰之情。 翻译版: The Western Treasure in the South, a treasure of
注释: 1. 南华寺五首: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游览过南华寺,并作诗《咏怀古迹》。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2. 梵说:佛教经文的简称,指的是佛经中关于“空”的理论。 3. 堕虚空:佛教语,指一切有形之物都来自于虚空,即没有自性、没有实体的意思。 4. 独有坛经:指禅宗祖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如六祖惠能所著的《坛经》。 5. 体用圆明皆宝相:体是用,用是体,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雨景,次句写山势奇峻。三、四两句是说,诗人冲雨而行。“风景别”,意谓雨中观山,别有一番情趣。“满山翠滴水帘垂”是说,雨打在山上,像一串串珠帘垂挂下来。 【答案】 (1)浓岚:指浓密的云气。四合:环绕。冻云痴:凝云如痴。 (2)水墨连屏:水与墨相混而形成的画面。斗崛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船重只因将利去: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名利的担忧。“船重”比喻名利的沉重,“将利去”则暗示了为了追求利益而远离家乡或者友人的辛酸。 2. 船轻又恐为名来:此处进一步描绘了名利双全的恐惧。船只虽轻,却害怕它因为名声(名誉)的重量而无法前行。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既想追求名声,又害怕失去真实的自我。 3. 如今羞见先生面:这里的“先生”指严子陵,即严光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我将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解析: 劝梁青霞归罗浮旧隐 这句诗的意思是劝说梁氏的青霞回到她以前居住过的罗浮山隐居生活。"劝"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劝告或者建议;"梁青霞"是一个人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罗浮旧隐"指的是罗浮山这个地方,而"旧隐"则表明梁青霞之前就居住在此地,已经很长时间了。 逍遥八极片云浮,所过名山不久留。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