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赏析】 酬唱之诗,多写送别、宴乐之事。此诗是诗人在与吐蕃使者的酬唱中,对使者犒劳的一首和诗。 “毡裘重译裹风腥”,吐蕃地处塞外,气候寒冷,所以穿着毡裘,用重译来表达谢意。 “改袭衣冠拜舞轻”,这里指吐蕃人改穿汉家服饰,拜谢时动作轻盈,显得十分恭顺。 “不是两阶蒙圣化”,吐蕃国主松赞干布曾两次到长安朝觐,受封为“驸马”。 “应将五饵笑书生”,吐蕃人把中原皇帝赐给的金帛、茶叶、丝绸等物视为珍宝
下面是《扇子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原文: 本来骑鹤上扬州,不学老君夸白头。 丈夫要活三百岁,独在中书二十秋。 2. 译文注释: - 本来:原本。 - 骑鹤:骑着仙鹤飞翔。 - 上:前往。 - 扬州:古时指现在的扬州地区,这里泛指繁华之地。 - 不学:不羡慕。 - 老君:道教中的老子,代表追求长生不老。 - 夸:夸耀。 - 白头:指年老。 - 丈夫:成年男子。 - 活三百岁:活到三百岁
【注释】 碧海:指东海。鲸鱼:鲸,生活在海洋的一类大型哺乳动物。这里借指诗人自己。钓纶:指钓鱼的丝线。后生:指年轻人。新意:新颖的想法、见解。胜:超过。苏李: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文人苏秦和李斯。古人:指古代的贤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当时他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仍然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诗坛上有所作为。此诗就是他晚年之作。 “碧海鲸鱼掣钓纶”。碧海:形容水之清澈,深蓝如碧玉;鲸鱼
【注释】 1. 蜡面:指用蜡制成的表面。 2. 细细斟:斟酒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3. 青梅:一种酸甜的水果,常用来酿酒。 4. 莺儿燕子: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5. 饶舌:多说闲话。 6. 要问先生学醉吟:请先生教我醉中吟诗。 【译文】 用蜡面做成的扇子,轻轻吹着阵阵清香;青梅酿制的美酒,喝起来甘醇无比。 莺儿和燕子,它们能言善辩,喋喋不休;想要请教先生,学习醉中吟诗的技巧。 【赏析】
扇子诗 先生种柳懒低头,肮脏门前也可羞。莫向东风弄霜雪,且随风势衮成毬。 【注释】 - 先生:诗人自称,表示谦恭和自我定位。 - 种柳:象征种植希望和美好。 - 懒惰低头:表达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肮脏门前:形容环境不整洁,暗示内心对现状的不满。 - 也可羞: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追求更好的愿望。 - 莫向东风:不要借助外力来改变现状,强调自主性。 - 弄霜雪
【注释】 只:只是。嗔(chēn):发怒。吹落、吹开、闲花野草、至仁、天公、争春。 【赏析】 《扇子诗》,是一首咏扇子的小令。它借物抒怀,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只教人喜莫教嗔”,意思是说,只要能够让人高兴的事情就不要去生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发脾气,因为生气会伤害自己的心。这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宽容大度的精神。 “此是天公最至仁”,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变将冬暖作春寒:指扇子把冬天的寒冷变为春天的温暖。 扶轮何日上长安:意思是何时才能扶摇直上,到达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扇子的神奇功能的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怀之情。 “变将冬暖作春寒”,是说扇子有调温之功。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它概括了全篇的主旨。从“叶上霜痕苦未干”到“扶轮何日上长安”,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叶上霜痕苦未干”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色,借以表达对故人的深情厚谊。首句“洞庭波浪五湖秋”,写出了诗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也点明了洞庭湖水势浩渺,波涛滚滚;次句“缥缈云霄帝子楼”,则写诗人目之所及的帝子楼,在云雾缭绕、高耸云端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奇之感,令人神往。第三句“楼上故人穷骨相”,则描写了故人的形象,意指故人瘦削而骨相奇特。第四句“箫韶声里认仙舟”
诗句如下: 谁将弱水隔蓬莱,对酒思君眼倦开。 醉梦只堪逢故旧,五更酒醒却归来。 注释解释: 1. 弱水:神话中的一条河流,传说中连弱水可以隔断蓬莱仙岛,形容距离遥远、难以逾越的阻隔。 2.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理想之地。 3. 对酒思君:面对美酒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4. 眼倦开:眼睛因为饮酒过度而感到疲惫无法睁开。 5. 醉梦:指在酒精的作用下进入梦境。 6. 只堪:只能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爱他国色艳倾城,老衲心城百万兵。 -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爱慕之情。"爱他"指的是诗人喜爱某物;"国色艳倾城"形容该物的美丽足以使国家的女子都为之倾倒;"老衲心城百万兵"则是指诗人的心如同一座坚固的城池,里面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2. 便使有情何足动,幻花况是本无情。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