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注释】: 缺月穿云弄晚晴:缺月,月亮不圆,形状像弓;穿云,穿过云层;弄晚晴,在傍晚时把天空弄亮。 读书灯影度微明:读书的灯光投射出微弱的光芒。 梧桐未肯收残雨:梧桐树不肯收起残留的雨水。 犹作窗间打叶声:仍然传来窗外梧桐树上打叶子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缺月穿云弄晚晴”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缺月”比作一个调皮的小孩
【注释】 数竿修竹:数根修长的竹子。 真禽百般语:真禽,即真的鸟。百般语,指各种不同叫声。 避人飞去却匆匆:躲避着人飞去,又急忙地飞回来。 惊落枝头夜来雨:夜里下雨,鸟儿被惊扰落在树枝上,发出声响,好像在哭泣。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首句“数竿修竹荫庭宇”,描写了庭院中几根修长的竹子,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
扇子诗 三丈为树八尺行,花艳桃李叶柘桑。 元龙自是湖海客,师德去寻田舍郎。 注释: - 三丈: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今日的15米。 - 为树:比喻像树木一样生长壮大,八尺行:形容树枝伸展开来的样子。 - 花艳:形容桃花、李花等鲜艳美丽。 - 元龙:指东汉末年名士陈登,他自号“无闷”,后因以为典。 - 自是:自然就是。 - 湖海客:泛指在江湖中漂泊的人,意指自由自在的生活。 - 师德
下面是对这首《扇子诗》的逐句解读: 1. “三秋桂子玉舒花”:这里的“三秋”指秋季,是一年中最长的三个月。"桂子"指的是秋天成熟的桂花,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美丽。而“玉舒花”则描绘了桂花绽放的情景,如同玉石一般光滑、美丽。诗人用“玉舒花”来形容桂花的娇嫩和美丽,展现了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 2. “天上楼台出帝家”:这句中的“天”指天空,“上”表示高远或尊贵。“楼台”通常指高大的建筑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一叶浮莲不动尘,湖风吹水碧生鳞。 - 注释: 一片荷叶漂浮在水面上,不沾尘埃,湖面波纹轻拂,激起水花闪烁如鳞。 - 译文: 湖面上的莲花像一片叶子一样静静地漂浮着,没有沾上任何尘土。湖水被风轻轻吹拂,波光粼粼,仿佛水中的鳞片在闪耀。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强调了荷花的高洁和湖面的平静。通过“不动尘”和“碧生鳞”两个意象,展现了荷花的超然和湖面的清澈
【注释】 崭然:高耸的样子。头角:比喻出众的才能,也指人的才智、才华。翁家:指诗人自己。会读书:会读书。儿不痴:孩子聪明伶俐,不会痴呆。桂树: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月有桂树之异说。团栾:团圆的样子。五百丈:比喻桂树高大。引手:伸伸手。攀高枝:爬上高高的树枝,比喻取得高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诗,全诗以“儿”为线索串联起整个画面。诗人通过描绘儿童的外貌与神态,表现了儿童聪明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扇子诗 - 注释:扇子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形式,通常以描写扇子的制作、使用或与扇子相关的意象为主题。 2. 畜樊利口莺成母 -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饲养了樊鸟的人可以让它学舌,从而变成能鸣叫的母鸡。樊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鸟类,以其美丽的羽毛和独特的叫声著称。这里用“畜樊”来形容养鸡,而“禽”是指家禽,即家养的鸟兽等动物
【注释】 扇子诗:即《扇子词》,是一首咏物词,以写扇子为载体,抒发诗人的情怀。词中通过描写扇子上画着一幅山水画和一位渔夫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对扇子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寒藤霜露又经秋,梦入江湖戏白鸥。 二十年来行脚地,耆婆天上看河流。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注释】 吾儒:指读书人。蜀道:四川的道路,泛指蜀地。芋魁豆饭:指粗粮和蔬菜。谷口:指隐居之地。耕:耕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一句“一介吾儒孰重轻”,意为一个读书人,谁更看重自己呢?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也透露出他的无奈,毕竟在古代社会文人的地位并不高。第二句“青天蜀道少人行”,意为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蜀道才有几人行走,这里既有实景描写,也有象征意义,暗指文人的处境
诗句释义 1 "薰弦": 指乐器,这里可能是指琴。 2. "迓秋鸿": 迎接秋天的大雁。 3. "岁事先生逆料中": 指的是根据往年的经验和规律来预测。 4. "前密后疏随处改": “前密后疏”形容事物的布局变化。 5. "枉教杨柳怨西风": 杨柳因西风而显得憔悴,暗喻自己的遭遇。 译文 琴瑟早已为秋夜演奏,岁月如梭,先生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切。 以前紧密,现在稀疏,处处都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