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诗句释义与译文 谢刘韶美送酒 - 谢:感谢。 - 刘韶美: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地名或别称。此处作为被赠送礼物的一方称呼,表示感谢。 - 送酒:表示有人赠送酒。 别恨连湖海 - 别恨:离别之痛。 - 连湖海:比喻离别之痛深远,如同湖水和大海一般无边无际,难以断绝。 惊心阅岁年 - 惊心:内心震惊,感到不安。 - 阅岁年:度过岁月长河。 - 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因离别而感到的心痛
【解析】 此诗首联“郡圃锄荒雪,家山斸浅沙”写自己到官后,勤于政事,不事私欲;颔联“只今诸葛菜,何似邵平瓜”写自己虽为一介布衣,却心忧天下,与先贤同怀。颈联“小摘情何厚,长斋气自华”是说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并不贪恋富贵,而是淡泊名利,清高绝俗;尾联“官烹与私炙,随处即生涯”写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却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和不图功名、淡泊名利、清高绝俗的情怀。
【注释】 野步:在郊外散步。合:环绕。春物:春天的景物。物,名词作动词,指花草、树木等。自欣:自己感到高兴。溪声:小溪流水的声音。如听雨:好像在听小雨滴落在地面上的声音。松色:松树的颜色。摩云:触摸到云端。谢客:推开门,邀请客人进来。支郎:指诗人的朋友,支道林的儿子支遁。小队:一队人。不敢散鸦群:害怕乌鸦飞走。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时所见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释: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送友人程荣州被召,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友人被召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地域不同,人情风俗也有所不同,气候和节令也不同,所以离别时难免感到难过。 脚轻贪远路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宦路随惊鹊”,写自己仕途上如惊起的喜鹊一般,飞得飞快。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仕途上的得意和顺利。颔联“家山隔断鸿”,写自己仕途上的得意和顺利,也暗寓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不满。颈联“千骑寻城北”写自己仕途得意,但有千骑追逼之势,而自己却要远行,心中难免有些惆怅。尾联“双舟忆瀼东”写自己虽然在仕途得意,但又有双舟相忆之情,更添几分惆怅之情
注释: - 客向江南去:客人向江南而去。 - 人言冀北空:“人”指的是朋友,“空”是说没有他,即没有朋友。 - 贾生前席念:贾生,是指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前席,指席地而坐,表示非常尊敬。 - 严助荐贤衷:严助,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这里指严助曾推荐贤才给皇帝。 - 画舫摇澄绿:画舫,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小船。这里的船是绿色的,所以称为“澄绿”。 - 飞车近软红:飞车,是快速的车子。软红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后,感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遂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首联用五日一更的更迭来比喻人的一生;颔联借雨后的苔藓和风中的花蕊,写出人的生命之易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颈联运用《庄子·逍遥游》“神遇”和“交疏”的典故,以反语形式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看法,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尾联借用孔子、颜回的故事,表达自己欲归隐的愿望。全篇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眉州鹿鸣宴" 是苏东坡在眉州的宴会。 - "大比三年" 指的是他三十九岁的时候。 - "登名蜀一涯" 表示他在四川取得了功名。 - "圣贤元祐学,父子老苏家" 表示他的家庭是儒家学者,他也是苏轼的儿子,苏轼是他的父亲。 - "类省登槐市,清秋艳桂华" 表示他参加了考试,并考中了进士。 - "晁董业" 是指晁补之和董敦诗,他们是苏东坡的老师和朋友。 - "亲策对褒嘉"
这首诗的译文是:远客投宿钟阳,高人已闭门。白沙分远水,红树带烟村。僻径逢僧觅,登山见佛尊。清风惜秋稼,积雨扫云屯。 关键词注释: - 宿钟阳:投宿在钟阳这个地方。 - 高人:指僧人。 - 白沙:指白色的沙滩。 - 红树:红色的树木。 - 烟村:烟雾缭绕的村庄。 - 僻径:偏僻的小径。 - 僧觅:僧人寻找。 - 登:登上。 - 佛尊:佛像。 - 秋稼:秋天的庄稼。 - 积雨:持续的降雨。 赏析
【注释】川原:指道路。怜渠:怜惜他。田舍秋:田园风光。沙晴:沙地的晴天。林断:树林中断了。诸公:指宾客。鸱夷:古代的一种酒器,也用来装酒。泮林:指学校旁的树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怜渠”二字起头,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接着写旅途所见:在秋天的田野上,一片金黄,十分美丽。然而诗人又担心这美景会很快消失,所以感到惋惜。 下句写景,描写出了旅途中的景色:在晴朗的天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