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注】 1.贾元镇:作者友人。杨似贤:作者友人。谭德称:作者友人。2.龙卧风雷:指四川成都。3.蚕丛:指四川的蜀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时写给他的友人贾元镇和杨似贤的。成都为蜀中重镇,诗人在这里生活了两年。成都地处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所以诗人特别喜爱这里。此诗即写于成都期间。前四句为第一段,后六句为第二段。 “客子推移地”,意思是说作者在成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注释:不要因为红的紫的被楼台所吸引,洁白的梅花开遍了大地。它没有春雪那样娇艳,但它素白的花朵在暖风中盛开,香气扑鼻。今天谁能欣赏清醇的酒呢?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不需要催人早早起床。分别之后我回到西府,与你的约定只能在月边传达。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梅之作,诗人以梅自喻,借梅自况,表达了诗人高洁傲岸、不随波逐流的节操和志向。全诗意境高雅,格调高远,语言明快,情韵悠扬,给人以清新隽永的审美享受
金山驿 晚泊金山驿,风生玉宇秋。 荒苔蚀佳句,乔木惜名流。 鼠穴飞泉入,蛛丝积雨收。 何须叹人物,华屋与山丘。 译文: 我在金山驿晚停船靠岸,秋风轻拂着宁静的玉宇。 荒草侵蚀着曾经美丽的诗句,高大的树木怀念那些有名望的人物。 老鼠在洞穴中飞窜,泉水流入了蜘蛛网织成的水池。 何必感叹世事无常,华丽的房屋终将变成尘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山驿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诗句释义】 1. 远出蒙霜雪,重来历岁时。 - 这句诗表达了送别时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远出"意味着远离了熟悉的环境或人群,"蒙霜雪"形容了环境的寒冷和恶劣,"重历"则表示再次经历这样的环境。 2. 赠师拄杖子,似我簸箕儿。 - "赠师"是指赠送给老师的物品或礼物,"拄杖子"可能是指某种实用的工具或物品。"簸箕儿"是一种农具,用于翻动土地,这里可能比喻老师使用这个工具来教授知识。 3.
【注释】 六六成鳞:形容水波荡漾,如鱼鳞般密集。吹:吹动。呦呦:鹿叫之声。三仙:指皇帝的三个近臣。千佛:指皇帝的亲信大臣。俎(zǔ)豆:古代祭品。初筵:初次宴请群臣用的酒席。秩(suì):等级。衣冠:此处指官员。习俗荣:因有礼仪之故而荣耀。例须烦举送:意思是说,我也应该像其他举送礼品的人一样,去为皇上献上礼物。举送:指进奉贡物。鲁诸生: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眉州后作。在封建时代
过永寿县 驱马上危坂,暮鞭摇客愁。 峰峦惊满目,咫尺拟回头。 红树映野店,白云藏县楼。 须知此北下,地底见豳州。 注释: 1. 驱马(骑马):骑马,骑马而行。 2. 危坂(危险陡峭的山路):危险的山路。 3. 暮鞭(傍晚时的鞭子):傍晚时使用的马鞭。 4. 客愁(旅途中的忧愁):旅行中的忧愁。 5. 峰峦(山峦):山峰和山岭。 6. 咫尺(极近的距离):非常近。 7. 红树:红色的树。 8.
注释: 客宦成分戍,人谁笑牧蛮。 三碉横塞外,两涧拆云间。 鸟与花争树,春随雪入山。 功名成索寞,何以慰亲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诗人在戍守之地,看到塞外的碉堡、两座山涧,以及飞鸟和花朵争相生长的景象。这些景物都充满了生机,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自己的功名并没有实现。因此,他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注释】: 冯涪州:冯山,字子振,号涪翁,湖南衡阳人。唐元和年间进士。大中年间任夔州刺史,后为左拾遗。诗多感伤时世之作。见《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八。 巴中:今四川东部地区。 镊鬓霜:指白发。 峡云春梦远:指在峡中看到春天的云雾像梦中一样遥远,比喻远离家乡。 江月夜珍藏:指夜晚的月光被江水珍藏起来,暗喻思乡之情。 才刃应多暇:指有才能的人应该有很多空闲时间。 词锋恨太刚:指诗人的词锋太硬
注释: 1. 古戍经秋暮,危梯迸野泉。古戍指的是古代的堡垒,经过秋天的傍晚,在山岭上,一道泉水从高处流下,形成了一条小溪,沿着石墙流淌。 2. 鹿头关上庙,骥足县中仙。“鹿头关”是地名,关庙位于此,而“骥足县中仙”则指关庙里的神像被描绘成一匹骏马,象征着英雄。 3. 山叠疑无地,江宽欲放天。山层叠如同没有边界一样,江面宽阔到似乎能将天空释放出来。 4. 英雄今已矣,自喜惯风烟。如今的英雄已经去世
【注释】 五更一点:指天刚蒙蒙亮。窗几:窗户旁边,此处指床前小几。以为晓也:以为是天亮了。披衣:起床穿衣。蜀犬:指四川的狗,因四川冬天多雪,故称。吴牛:指江苏一带的水牛,因江南冬天少雨,水牛易受冻而喘气。蹲石:指石头上。松瘦:指松树。寒溪:冷冽的溪水。映竹流:映衬着竹子在溪中流过的影子。遥知:猜测。明岁稔(rěn忍):明年丰收。稔,庄稼成熟的意思。携酒:携带美酒。南楼:高楼,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