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绍体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的内容,理解其主题,体会其情感。同时还要注意注释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本诗是出自《晚晴山水图歌送王十三》,“晚”是傍晚的意思;“疏疏密密”是形容树的枝叶交错、参差不齐;“风急”指大风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主要通过树影这一意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树影 - 树的影子。 2. 莫要随风上下狂 - 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随意摇摆。 3. 空将闲影傍斜阳 - 把闲暇的影子投向斜阳。 4. 斜阳西去还催去 - 夕阳西下仍在催促着前行。 5. 自在虚明一带窗 - 自在地明亮,像一条带子一样围绕在窗户上。 译文: 不要让树影随风起舞
注释: 槐幄成阴绿正宜,指槐树的树荫下一片青葱。 青虫为蠹只空枝,指槐树被青虫啃食后只剩下空枝。 花神巧与换新绿,指春天的花神巧妙地让槐树换上了新的绿叶。 恰似春风三月时,指这种景色和春天的三月相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槐树在春风中焕发新生的景象。首句“槐幄成阴绿正宜”形容槐树浓密的树荫下,绿色盎然,十分适宜。次句“青虫为蠹只空枝”则描绘了槐树被青虫破坏,只剩下空枝的情景。然而
注释 上柏山前擘翠红,半筐沿壁挂秋风。 轻黄色的肉,皱皮的紫皮果,挂在墙壁上。 轻黄肉皱紫皮脱,细入微酣咀嚼中。 轻轻咬一口,细细品尝,香甜可口。 译文: 在上柏山前,我挑选了新鲜的芋头。半筐的芋头挂在墙上,仿佛是秋天的风。 轻黄色的芋头,皱皮的紫皮果,挂在墙壁上。轻轻咬一口,细细品尝,香甜可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挑选芋头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芋头的形态、颜色和口感的描述,展现了其新鲜
【注释】 蓬莱阁:在山东蓬莱县,是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梧坡:在广东新会,这里指戴子安的故乡。 秋深灯火夜深话:意思是秋天的晚上,灯火阑珊,他们在一起谈论着什么。 又拟横飞一鹗秋:比喻自己像大鹏鸟那样,展翅高飞于广阔的天地。鹗,一种猛禽。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好友戴子安写的赠别之作。首联写友人即将远行,他已先期到达目的地,而友人却要迟些到来;颔联写两人相聚时的情景,表现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诗词】 送蔡贯之 君去江东几日程,我来东越漫云萍。 客情自是难为别,何况乡情兼别情。 【注释】 1. 君:指蔡贯之。 2. 江东:古时指长江以东地区,此处泛指南方地区。 3. 程:路程,里程。 4. 我:作者自己。 5. 东越:古时指浙江一带,泛指南方。 6. 漫云萍: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 7. 客情:客人的情意。 8. 乡情:家乡的情意。 9. 别情:分别时的情意。 【赏析】
注释: 送别陈友,我不禁感叹伤春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行诗。短小的船只和轻快的帆篷停驻在江边,只有片刻时间。 烟雨笼罩着整个村庄,桑树和柘树绿意盎然,杜鹃鸟在声声啼叫中让人怀念归期。 赏析: 首句“伤春那作送行诗”,以伤春起兴,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之情。伤春不仅是为了送行,更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两句“短棹轻帆驻片时,烟雨满村桑柘绿,杜鹃声里忆归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
注释: 怀元直弟:怀念你,弟弟。 草色苔痕绿满庭:院子里长满了青草和苔藓。 读书声向梦中听:在梦中也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湿云冷雨更愁绝:细雨绵绵,乌云密布,更让人愁肠百结。 寂寞旅床思鹡鸰:独自坐在旅馆的床上,思念远方的弟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兄弟的,表达了他对兄弟的思念之情。首句描述了庭院中的景色,青草、苔藓生长得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听到了读书的声音
注释:仲和,即仲和公。慈溪,即慈溪县,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宜家宜室,意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春风,代指春天的温暖气息。 诗词译文:灯火通明,宗亲联盟昔日寻访,如今正适合家庭生活。春天的微风拂过慈湖,吹动着苹藻,琴瑟合奏出和谐的旋律,仿佛回到了太古时代。 赏析:这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灯火”、“春风”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长忆杨花归路春,最怜雪玉苦吟身。 蓬莱风日想依旧,为问细论谁可人。 注释:我常常怀念那些飘散在春天归路上的杨花,最怜惜的是你那如雪般洁白而又像玉一般晶莹的身体。蓬莱山的风和日丽似乎还跟从前一样,不知你近来过得如何?是否还记得我们曾共同讨论过的问题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陈平父的怀念之情。首句“长忆杨花归路春”,以杨花自比,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次句“最怜雪玉苦吟身”,用雪玉比喻陈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