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注释: 坝上春流滑滑来,行人相语笑相催。 这句意为:坝上的春水流淌得又滑又快,行人相互交谈着,笑着互相催促着。 解舟直入碧天去,天上晚云行处开。 这句意为:解开船桨直接驶入碧蓝的天空中,天空中的晚云在船行的路径上消散开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水流、行人和天空的变化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宁静美好的春日画卷。 首句“坝上春流滑滑来”
【注释】 斗城:指京城。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陂陀:曲折蜿蜒。 北极:即北方极点。这里泛指京城的北边。 龙虎气:比喻朝廷的威势。 帝王家:皇帝的住所,指京都。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京城的所见所感。首句“水浅舟滞解闷”点明题中“舟滞”之由;次句“斗城缥缈”写出了京城的雄伟壮观;三句“归路陂陀”则勾勒出京城的崎岖不平。最后两句写京城北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
注释: 秋风扫过御路,冠盖满道,晨月照耀画楼,钟鼓声声。卧听传呼,丞相入宫,可怜正是上朝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庄重的画面。秋风和晓月都为这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上朝的紧张气氛和夜晚的宁静氛围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诗人也通过传呼的声音,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期待
【注释】: 江行五绝 其一 马当之西绝险处,青山独出无四邻。 且系画船枫树下,行人去赛小姑神。 译文: 马当山的西边是一道难以通行的险要之地,青山独自矗立在此处,四周没有邻居。暂且将船拴在画船上,让枫树做我的伴侣。 赏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马当山后即景而作。首句点题,写“马当”二字;次句写“马当”山的形势:山高耸入云霄,周围没有任何山峦环绕。第三、四句则写游山途中所见所感,以“画船”
水浅舟滞解闷十绝 其一 闻道春流下斗门,扁舟应得解南村。 欲看竹箭开新涨,更插杨枝记旧痕。 注释与赏析: - “闻道春流下斗门”:听到消息说春天的水流正从斗门流出。此处“斗门”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标志或河流入口。“春流”指春季的水流量较大。 - “扁舟应得解南村”:我乘的小舟应该可以驶向南方的村落。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而“南村”则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欲看竹箭开新涨”
注释:春水慢慢抹去了旧日的痕迹,儿童在水面上乘着波浪嬉戏。 去时像跳跃的鲤鱼忽然惊散,来了却像是游动的野鸭又聚在一起。 赏析:此诗是作者游览西湖时的即兴之作。首二句以“浅”字、“滞”字点明春水的浅滩和舟行受阻的困境;三、四句写儿童的欢快游戏,以及他们忽而分散、忽而聚拢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新活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掌握。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锋”“霹雳”。 【答案】 文章数经战阵夺先锋,变化无常自古同,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身是白云翁
【注释】 水浅舟滞解闷十绝其二:十绝,指十首诗。“水浅”句意谓水浅,船行缓慢。“风浪”二句:意谓狂风突起,带来一场暴雨,雨后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全都闪烁起来,好像天上的星斗都被翻动过似的,把夜空照得通亮。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暴风雨的诗歌,每组都是十首诗。这组诗写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当时诗人正任杭州知府。在杭州,他经常游西湖,并喜欢写一些咏湖光山色的诗歌来表达他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翻译: 稚子持竿坐芳草, 鱼儿跋尾出浮萍。 会稽巨犗沈犹脱, 沧海骊龙睡不醒。 注释: 1. 稚子:指年幼的儿子。 2. 持竿:拿着长竿钓鱼。 3. 芳草:香草,这里泛指草地。 4. 跋尾:鱼鳍,尾巴。 5. 沉犹脱:沉没的巨猪被捞起。 6. 渤海:古国名,位于今山东半岛东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诗中通过对儿童和鱼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一种和谐
【注释】: 西江庙:位于广西贺州。庙前有一株树,相传是唐代宰相李远之妻韦氏所栽。 紫金作翅尾毕逋:紫金,一种鸟名,即翠禽。尾毕逋,即翠禽。 翻空趁船接红果:翠禽在树上飞来飞去,好像在跟船只比赛一样。 衔去却哺林中雏:翠禽嘴里叼着果实,然后又去喂养林中的小幼鸟。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在西江庙前的所见所闻。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庙前看到的两种鸟。一种是“西江庙前飞来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