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这首诗的意思是:去年我在这里送别过行旅之人,现在又在这里与他重逢。今日我又来到这里,却是为了送他北去。 注释: 1. 出北关:离开北关。 2. 昨年:去年。 3. 此地:这里。 4. 送行客:送别行人,指送行客的人。 5. 俯仰之间:低头看看天,抬头看看地,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6. 迹已陈:已经过去很久了。 7. 今日复来:今天又来了。 8. 相别处:相别的地方,指分手的地方。 9. 使君
【注】 1.长安事:指在长安的官职和事务。朝谒,指拜见皇上。 2.尘土厚于泥:比喻为官的劳碌,像衣服沾满泥土一样。 3.青山好:指山景美好。 4.留马蹄:指暂驻山中,歇马休息。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从政者的苦乐参半之情。首句点明题意,说这位“过十丈山”的“行人”,是来向皇帝朝见。次句以夸张手法,写出这位行人一身的尘垢。第三句由“爱青山好”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觉得如果暂时留下,那该多好啊!
注释: 黄衫自掌贡闱琐,强刷尘心酒一杯。 天上谪仙如见忆,可能骑取老鲸来。 第一句中的“黄衫”指的是科举考试的考官,他们身着黄色的官袍,负责主持考试。 第二句中的“尘心”指的是世俗之心,表示考生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以一颗纯净的心参加考试。 第三句中的“谪仙”指的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人,这里用来形容考官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 第四句中的“骑取老鲸”是比喻考官的才华横溢,如同骑着一头强大的老鲸鱼一样
郑獬的《水浅舟滞解闷十绝·其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酒徒不复少年时”:描述了诗人已不再是年轻时饮酒作乐的酒徒。这里的“酒徒”指的是喜欢饮酒的人,而“不复少年时”则意味着诗人已经不再是年轻时那种放纵自己、追求酒精带来的快感和忘却烦恼的状态。 2. “白发狂歌亦未衰”:表达了尽管时间流逝,头发变白
【赏析】 此诗首句写探花归来,第二句是说探花在酒后骑马游赏。第三、四句写春衫上露水的痕迹,以及探花深入花丛的情景。探花,是指科举考试时考中了第一名的进士。探花归来,自然要骑马游玩一番,所以诗的首句写“走马探花回”。 第二句是说:在醉意朦胧的情况下,探花骑马游赏。这两句是说,探花归来后,便骑马出去游览,他骑着马,在花丛中穿行,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第三、四句是写探花所穿的衣裳被露水打湿,他不顾这些
【注释】1.银台:指中书省,古代官署名。2.相君:指宰相。3.丹涂:指朝廷的官职。4.紫皇:指天子、皇帝。5.扬州第五符:指唐代扬州的第五等地方官。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任扬州司户参军时,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提拔的愿望。首句写诗人向皇帝上书请求调换职位,第二句说希望何时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三、四句写皇帝对老病大臣的怜悯之情,希望给以高官厚禄,五句则表示自己甘愿做扬州第五等地方官员。全诗语气恳切
【注释】 “省中”:指官府的后院。 “栽花”:指种花养树。 上马:起床以后。 晚方回:傍晚才回来。 不省好花开未开:不知花是开了还是没开。 谁把金钱买花树,带将春色入城来:是谁用金钱买花树,把春天的气息带到城市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清晨骑马出门时发现庭院里新栽的花已开得很好了,而自己晚上回家才看到这些花还没有完全开放。诗人对这突如其来的美景感到十分惊异,不禁自言自语
【注释】 1、镜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 2、刮目:指擦亮眼睛,比喻远望或审视。 3、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4、尘沙:尘土和砂石。 5、使:出使。呼韩:指出访韩国。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名将吴璘的《出使金国》诗,表现他出使金国的壮志与豪情。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秋图,后两句写出了使金的目的,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诗风格雄浑刚劲,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诗中的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注释: 水浅舟滞解闷十绝 其八:水深船浅,我的心情因此得到解脱;春色满园,我却无法欣赏。 青天万里放醉眼:在无边无际的青天下,我放开了被束缚的双眼,尽情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 啼鸟一声伤客心:清脆的鸟鸣声让我感到忧伤,仿佛是在诉说着离别之情。 携手寻春春尽日:我们手挽着手寻找春天的痕迹,直到阳光不再灿烂,春天才悄然离去。 此时真直万黄金: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世界中
注释:翰林院的夜晚,有中使前来传宣圣旨,皇帝命令学士草拟侍中之令。紫泥金印刚刚封好,蜡烛燃烧殆尽,只留下一寸烛光照耀在残花之上。 赏析:本诗描写了翰林学士夜间值勤的情景。诗的开头“中使传宣学士家,君王令草侍中麻”,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诗人通过描绘宫廷内外的紧张气氛和忙碌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忧虑之情。接着“紫泥金印才封了,莲烛然残一寸花”,描绘出了一幅宫廷内繁忙而又宁静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