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怒水远从轮下散,平桥斜度竹间来。 林深不识游人到,无限惊禽去却回。 注释与译文: - 怒水:形容水流汹涌,如同愤怒一般。 - 轮下散:水流从车轮的下方溅起,形成水花四散的景象。 - 平桥:桥梁平坦,连接两岸。 - 竹间来:水流经过竹林间,形成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 - 林深:树林茂密,深处难以辨识。 - 游人:指游客或行人。 - 惊禽:受到惊吓的鸟类。 - 去却回:鸟儿飞离又返回。 赏析:
【注释】 雁翅柏:指柏树的枝干像大雁翅膀一样展开。 清吹恐飞去:清风吹动,怕被风吹落。 影照澄波欲下来:树叶的影子映在澄澈的水面上,好像要落到水面上。 花有鹤翎惭近俗:花的颜色像鹤的羽毛那样美丽,却因为过于艳丽而觉得自己接近了世俗。 松为麈尾可同时:松树的枝条可以做成拂尘,可以跟自己同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松柏比作人,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地描绘出它们挺拔
【注释】 酴(tú)醾:荼蘼花。 天意再三珍野艳,花中最后吐奇香。 狂风莫扫残英尽,留与佳人贮绛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百花凋零的时节,看到荼蘼花开独自绽放出一种奇香时有感而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荼蘼花在众多鲜花凋谢之后才开,它那奇香无比,令人喜爱。后两句是说荼蘼花儿落了以后,不要被风刮得连一点花瓣也不剩,应该收集下来,做成口袋,让佳人来盛放它的香气。诗人用“天意”二字点明荼蘼花虽晚开
以下是对《洛城杂诗五 其五》的逐句释义: 1. 樱桃园裹鸣禽乱:樱桃园中,鸟儿们的鸣叫声杂乱无序。 2. 獬豸池边积草多:獬豸池边聚集了大量的草丛。 3. 七十年前繁盛地:指的是七十年前的繁荣之地。 4. 曲溪深隧见张罗:曲流深邃,可以看到张网捕鸟的景象。 5. 注释:樱桃园是古代文人墨客常聚的地方,这里鸟儿们自由自在地歌唱;獬豸池则象征着公正和法治,池边的草丛可能代表了腐败和黑暗
注释:我走遍了洛川南北两岸,自己觉得在探赏方面非常地贫乏。 我不明白物外清闲的境界,只在韩王水硙头而已。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笔法描绘出韩王水硙园的自然风光,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游赏之情。首句“行遍洛川南北岸”写出了诗人游览的足迹遍布整个洛川,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接着,诗人通过“自怜探赏颇穷幽”表达了自己在探寻美景时所付出的努力
【注释】: 飘花:落花。拂柳:掠过柳枝。巧萦回:轻盈曲折地萦绕着。安得:何处可得到。系:拴住。林下:树林下面。扁舟:小船。入波:进入波纹之中。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洗马涧时,看到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景色所引发的感慨之情。诗中用词细腻,意象丰富,富有诗意。首句“飘花拂柳巧萦回”,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飘花如丝般地拂过柳树,轻盈而曲折地萦绕在岸边的苔藓之上
【注释】 《新唐书·杨巨源传》:大中初,以诗授校书郎。大中九年,坐事免官,十年复起,为国子主簿、水部员外郎。十一年,迁郎中,知制诰,进给事中。十二年,迁中书舍人。十五年,拜礼部尚书,判度支。 “柳外”,即柳堤之上,指长安城外。 “花前载酒行”,载酒,指载酒而行,泛指饮酒。 “题得新诗无处寄”,题,题写,写下。 “杂英飞絮”,春城,指京城长安。 赏析: 首联“分从柳外扬鞭去,同作花前载酒行
以下是对《洛城杂诗五首 其二》逐句的解释: 1. 洗马涧边芳树密: 描述了在洗马涧的旁边,树木繁盛,花朵繁多。 2. 阑干仍在碧流西: 描绘了栏杆仍然屹立在清澈的溪流旁的景象。 3. 香檀乱拍朱弦急: 描述了香檀木制作的乐器被急促地拍打,表现出乐曲节奏的快速和激烈。 4. 应有游人醉欲迷: 暗示着可能有游人在欣赏完美妙的音乐后沉醉其中,以至于难以自拔。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楚地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桂树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 桂叶裁青玉层层合:形容桂花叶子的形态,如同青玉层层叠叠。 - 花结丹砂小小垂:形容桂花的花冠,如同丹砂一样鲜艳美丽。 - 不惜淹留赏残艳:形容自己不愿意错过欣赏桂花的美好景色。 - 抽毫愧乏楚人词:惭愧自己的才情不足以形容桂花之美。 赏析: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飘逸著称
注释:苍鳞上竦孤生干,翠鬣横抽欲偃枝。 这是描述松树的姿态,苍鳞指的是松树的叶子,竦孤生干是指松树挺拔的树干,翠鬣横抽欲偃枝是松树的枝叶,像是在摇曳。惟有公来赏修直,洛城人重看花时。 这是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之情,只有你来了才能真正欣赏到它的美,而洛城的人们也在欣赏花的时候也会想起你的。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松树的姿态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