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注释:繁茂的竹子长在水边,根先于别的树木合拢。翠绿的竹叶透过门缝望得更远。等到墙东春笋长大,好来乘暑坐清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竹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韩王宅:指唐代宗室韩愈故宅,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开邦勋业高无让,启第规模壮绝邻:唐代宗室韩愈是唐初开国元勋,其家族世代为官。韩愈故居在洛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周围其他宅第相比,更加壮观。 兴废感怀悲咤久,柳梢花叶自青春:韩愈故居历经战乱、朝代更迭,多次被毁。然而,每当春天来临,柳树新芽吐绿,鲜花绽放,似乎在诉说着历史沧桑。诗人对此深感感慨,对过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思考。 注释:
注释:残春之后,杨花飘落在小径上;草气薰蒸着池塘,经过一场雨。 行到松洲有遗兴,水声东下竹间渠。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李相园所作。李相园在苏州,是当时有名的园林。 首联“残春”点出了时令,“杨花”则写出了景物的清雅。“点径”即落英缤纷之意,写景中寓有伤春之情。“草气熏池”,是写初夏之景,“过雨”二字,则又见出时令已至初夏。“薰”字形容草气扑鼻,可见其盛。这二句是说:春天过后,残花零落在小路上
【释义】:上东门外春三月,桑叶阴阴覆菜花。 密竹乱流行径绝,桔槔鸣处是人家。 【注释】:杂诗:《诗经》六义之一,指内容杂乱、风格不拘的诗歌。洛城:洛阳城。上东门:洛阳城东门。东面为阳,称东门。春三月:春天。阴阴:茂盛的样子。 密竹:竹子长得很茂密。桔槔(jiè gāo):井上的提水器具,木制的。 【赏析】:此诗描写了春天洛阳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春”为主线
无数长条乱晓风,谁将紫锦覆春丛。 注释:无数细长的柳条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不定,是谁用紫色的丝带覆盖了这些春天的柳树丛。 残英点落青苔面,独倚朱栏细雨中。 注释:柳絮飘落后落在青苔上,我独自一人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欣赏着这场细雨。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句写春风吹过,无数柳条随风摇曳。次句写春柳,以紫丝带喻柳丝,突出柳丝之长。三、四两句写柳絮飘落。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凭阑远眺
诗句原文 食新味美欣秋稔,求旧情深见岁寒。 译文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年迈的感慨。诗人在秋天品尝着新收获的果实,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好与喜悦。同时,也感叹着岁月的无情,时光易逝、物是人非。 赏析 韩维的这首诗以“食新味美”开头,描绘了丰收时节的喜悦和满足。而“求旧情深”则透露出作者对岁月变迁、人事沧桑的深刻反思。诗中的“若共朱门论德义”,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名利地位的淡泊
【解析】 本诗首联“婆娑桂树垂丹艳,落落松枝偃翠英”,写景。颔联“访古赏春俱有得,不劳勤远事幽寻”,“访古”即赏春,“不劳”指不必远去幽深的处所。颈联“何须重来寻旧梦,但与新知话旧情”,写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尾联“谁言此路非通途,自有青天鉴我心”,“此路”指归隐之路,诗人自信自己的归隐之路是通向光明的大道。 【答案】 译文:婆娑的桂树挂满红艳的桂花,挺拔的松树垂下嫩绿的松针。访问故地
【注解】 君逢烟叶(yún yè,一种草)才抽日:指春日刚过。 我值风葩(fēng pā,一种花)欲谢辰:指夏末秋初时节。 称意人生无十九: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但真正值得称道的却很少,只有十九件。 要须烂醉洛阳春:意思是说人生在世,要想过得痛快一些,就应当像喝醉了酒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诗。邵学士即邵雍(1011-1074),字尧夫,北宋著名哲学家、诗人
注释:我曾在太常寺的车驾中被选拔,在壁上新留的醉墨让我感到欣慰。远道而来,还能赶上残花盛开。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翘材曾验太常车,壁上新留醉墨斜”,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太常车驾中被选拔的经历,并感叹于墙上的新留的醉墨。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骄傲,也展现了他的才气和才华。接下来的两句“一览雕章私自喜,远来犹得及残花”,诗人对于自己的才艺和才华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注释】 始见龙门:指初到洛阳。始,起头;龙门,即龙门山,在今河南伊阙县。 十年长望洛川云:十年来一直在盼望着从洛阳的上空看见龙门山的云彩。长望,长时间盼望。洛阳,古都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川,即洛河。 目极空思胜事繁:目光远望,心里想着美好的事物很多。 今日良游知我有:今天能与朋友一同游玩,知道我来了。良游,美好而愉快的游历。知我,知道有我来。 彭婆北下见龙门:彭婆水往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