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再仔细阅读全诗,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进行解读,最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本诗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一个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在月下思念丈夫,怨恨丈夫不履行夫妻之约,最后孤独一人,空有月影相伴的哀怨之情。 1. 关键词“鬓绿云鬟小”:这里指“鬓发”与“云鬟”都是女子的发髻
《达磨赞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普度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下面将逐一解析诗句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1. 竺国太平思泛海:这里的“竺国”指的是古印度,而“太平”意味着国家的安宁与和谐。历史上,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泛海”则暗示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憧憬。 2. 中华祸起向东来:这里的“中华”指的是中国
【译文】 山势起伏,道路蜿蜒曲折。 御笔诏书下达,香气犹存。 报道我正忙于煨烤芋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山路、御旨和煨芋三个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山窈窕,路羊肠”描绘了山路的弯曲和复杂。山势起伏,道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深远、神秘的感觉。这里的“窈窕”一词,形容山势高耸,难以攀登;“羊肠”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狭窄。
寒山赞 没有技巧,喜欢吟诗。 一句子,很少有人知。 静静听着松树的风声。 【注释】: - 没伎俩:没有技巧。伎俩是指技巧、手段。 - 爱吟诗:喜欢吟诵诗歌。 - 一句子:一首小诗或简短的诗句。 - 少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 寥寥:稀少的样子。 - 静听:静静地聆听。 - 松风吹:形容松树在微风中的沙沙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人的作品,通过对诗人的描绘
【注】: 1. 药山(yào shān):指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道场,即五祖弘忍的弟子法海(本名惠可)的道场。 2. 瓶内水:喻指佛性。 3. 经:指经书,泛指佛法。 4. 有人来问,觌面相呈:指有求教者前来询问,我当面解答。 5. 白云散尽秋天青:比喻佛法高深莫测,无法用语言形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禅宗六祖惠能及其道场药山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药山的景色和禅僧们的生活方式
宝公赞 剪刀拂尺,高挂金锡。 卖狗悬羊,多虚少实。 掉发武帝赶达磨过江,五叶一花,从此狼藉。 稽首十二面观音,正面有谁识得,叻。 注释: - 剪刀拂尺,高挂金锡(比喻手段高明,手法巧妙):比喻手法巧妙,形象生动。 - 卖狗悬羊,多虚少实:形容做事不实在,只图眼前的利益。 - 掉发武帝赶达磨过江(达磨:即菩提达摩,南朝僧人,曾西行至印度,后东返中国),五叶一花,从此狼藉:形容世事变迁,繁华落尽
【注释】 1.蚬子:蛤蜊。 2.钓:比喻获取,这里指捕捉。 3.鲸鳌:指大海中的大鱼,即鲸鱼。 4.塞断娘生口:把母亲生的嘴巴给塞住。 5.风光:景色,景物。 6.当家:主宰,占主导地位。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渔民的诗。作者借渔夫捕鱼之机,赞颂他们不贪巨鱼,只捕小蚬,因为这样既能得到生活所需,又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从而抒发出对渔民劳动美德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注释】达磨赞二首:达磨为唐代高僧,名达摩,南天竺人,唐初入华,至中宗时来长安,太宗遣使迎之。太宗问:“师所传法门何耶?”答云:“传法以心印耳。”帝大悦,命住少林寺,后称其徒为“少林派”。二首:指这首诗的两首诗作。 梁皇:指唐太宗李世民。《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六年秋八月庚午,幸少林寺,与沙门道宣等论《涅槃经》。诏于内殿设斋,令道士、女官、文臣等五品已上者,并受菩萨戒。” 滞货:滞销货物
汲来崖瀑煮新茶,紫玉瓯中现瑞霞。 此处是一处山泉瀑布,我汲水煎煮新采的茶叶,在紫色的瓷壶里沏出一壶好茶,茶汤泛着晶莹的光泽,宛如瑞气盈溢。 到此豁然如梦觉,一天疏雨湿秋花。 我来到这幽静之所,恍若梦中醒来,天空中飘来阵阵细雨,湿润了秋天的花朵。 注释: 1. 汲来:从远处引来。 2. 崖瀑:悬崖上流下来的瀑布,即溪流。 3. 紫玉瓯:古代用紫砂陶土制作的茶器。 4. 现瑞霞:出现祥瑞的景象。
诗句原文 涧边云泠裛苍苔,木杪金灯午夜开。 译文解释 涧边的云雾轻轻拂过青翠的苔藓,树梢上金色的灯火在午夜时分悄然亮起。 关键词注释 1. 涧边:指的是山间的小溪边上。 2. 云泠裛苍苔:意为云雾缭绕着苍翠的苔藓。 3. 木杪:指树木的顶端或尖端。 4. 金灯:指夜晚点亮的灯光。 5. 午夜:指夜里十二点。 6. 昙猷: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但在此上下文中没有明确意义。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