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度
诗句释义: 1. 点划纵横一脱新:描述了碑匠在创作时,通过精确的点划和纵横排布,使得整个碑文显得新颖独特。这里的关键词“点划”指的是文字的笔画,“纵横”则表示这些笔画有规则地排列组合。 2. 之乎者也转精神:这一句表达了通过使用特定的字词(如“之”、“乎”、“也”、“者”)来赋予文字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使得整个碑文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3. 只于黑白分明处
注释: 1. 工夫:功夫。用处:用途、作用。没蹻踦:没有差错。 2. 心手相应:心意与动作相配合。合自知:自己知道。 3. 毫发尽:指头发完全脱落,形容人到了老年。消息尽:指人的一生终结。 4. 眼上又安眉:眉毛上扬,表示人老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寿诗,以“净发”为题,寓意着对长者的敬意和祝福。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题目,表达了对长者的尊敬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首句“工夫用处没蹻踦”
【注释】: 出山相赞:指诗人自己,出山作官。赞,助。 万乘尊荣都弃了:意为诗人放弃高位厚禄的荣耀。万乘,古代对帝王的车驾的美称;尊荣,尊贵荣耀;都弃,都抛弃。 六年雪岭受饥寒:六年来在雪峰上忍受饥饿寒冷。雪岭,指云南大理洱海北的点苍山,这里用“雪岭”暗喻朝廷。 明星一见便回首:意思是说一见到星星就想起了家乡,所以回头。 到底依前被眼瞒:最后终于还是被眼前的星星所欺骗而回到家乡。 【赏析】:
【注释】 印藏经:佛教经典中的密宗经典之一。 劳生眼未开:指修行者眼睛还未开化。 破一微尘翻得出:意谓通过微小的佛经文字,就能使佛法显现于世,产生大千沙界的云雷变化。微尘、大千:都是佛经中的概念,微尘表示佛经上的文字极为微妙,大千表示佛经上的内容极为丰富。 【赏析】 《印藏经》是佛教密宗的经典之一,全称为《金刚顶瑜伽中续部》(即《大圆满前行》)。《金刚顶瑜伽中续部》是藏密三部教法之一
【注释】: “焙经”:烧制经书。 “瞿昙”,古印度语,意为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烂腹肠”:喻指学问渊博。 “三昧火熏”:三昧是梵文的音译,意为禅定。三昧火熏,即以禅定之心熏染三毒之火。 “家私”:家产,财富。 “那许外人扬”:岂能让别人炫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烧经书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学问、财富和名誉的看法。 前两句描述了僧人烧经书的过程。首先,他需要准备一些易燃物
释义:见到上人要离去,我的心情十分难过,因为我知道离别后我们再也不能相见。 译文:看到你即将离开,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难过,因为我知道我与你分别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 注释:见处分明得处亲,直于剑刃上翻身。连云栈阁重回首,已是昔人非昔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离的情感。诗中“剑州”是作者的故乡,而友人即将前往剑州,这无疑让诗人倍感伤心。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诗句释义: 1. 南山鳖鼻死多时,何苦崎岖要觅伊。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前往雪峰的不理解或不赞同。"南山"可能代指某个特定的山或地区,而“鳖鼻”,可能是对某物的形象描述或象征,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形状或者特征的事物(如乌龟的鼻子)。"死多时"可能表示该事物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而"何苦"则是表达诗人不解的情绪。"崎岖"意味着艰难、曲折,这里用来描述寻找的过程。"要觅伊"即想要找到。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华。 赏析: 此诗首联即写墨梅的品格与风姿。“常忆”二字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偏爱,他不仅喜欢观赏它,还常常在心中回忆。而“处士”则是对梅花的一种比喻,因为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文人骚客的品性,所以此处用“处士”一词来形容梅花,既表明了梅花的清高脱俗,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接下来,“疏枝冷蕊”描绘了梅花枝干稀疏
【注释】 ①短策轻囊:即《庄子·让王》中所说的“乘短策,御轻车”,形容游山玩水。 ②憧憧:往来频繁貌。 ③钱清:今浙江杭州之古称。 ④沃洲: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 【译文】 钱塘江边风景如画,我在这里接待朋友。 他来我这里游览山水,匆匆忙忙地过河而去。 他来到我家吃顿午饭,又急忙上路去远行。 不要说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不要以为沃洲山水特别清幽。 【赏析】 诗是一首酬赠诗
注释: 1. 医牙道人:指一位得道成仙的医生。 2. 先生得道医牙齿:意思是说,这位得道的人医术高明,可以治疗牙齿的疾病。 3. 痛令不痛消弹指:意思是说,他让病人不再感到疼痛,就像用手指弹了一下一样轻松。 4. 饱饭吾今八十年:意思是说,我现在已经八十岁了,但从未吃过一粒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医道高深、医术高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医道高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医道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