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注释】 师自作真赞 其一:老师自己写的赞词。 一、二句:指老师不读书,只懂得经商,就像用锥子去刺不进去一样。 顽皮太煞:顽皮,任性的意思。煞,通“杀”,厉害。 三、四句:说老师不懂得学问,也没有一点才气,却能到处行骗。淮田,指江淮一带。 酬还宿债:比喻把欠别人的钱还给别人。 【赏析】 诗是作者为老师写的,赞扬老师为人正直,不图名利,但生活并不宽裕。首两句写老师不读书,只知道做生意
粪扫堆头丈六身,入泥入水出家人。 丈夫自有通方眼,认著珍时不是珍。 注释: - “粪扫堆头”比喻修行人虽处于世俗生活之中,却能保持清净心性,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 “丈六身”指佛教中高僧的身高,象征其修行成就之高; - “入泥入水”形容修行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清净; - “出家人”表示修行者的身份; - “通方眼”指具有宽广视野和深刻洞察力; - “珍时”即珍贵之物,喻指世间万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二十四首》之一。全诗共四十五句,每句七个字,共有270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云从龙,风从虎,大地谁言无寸土: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自然法则或宇宙规律,即万物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这里,“云”和“风”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它们遵循着某种规则或原理,而“大地”则代表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 2. 三阳肇处布新春,明明独露干坤祖
【注释】 1. “逢庚则伏”:遇到庚辰,就会死亡。庚辰指庚午,属马年,故云遇庚则伏。 2. “狸奴昨外暍死”:昨天被太阳晒死的狸猫。 3. “遇明则苏”:遇到光明(太阳)就苏醒。 4. “白牯今朝律活”:白色的老牛今天能走动了。 5. “全活全死,全死全活”:生与死,死与生,都无所谓了。 6. “死活两忘”:生死都忘记了。 7. “是个什么”:这是什么。 8. “到这里,也须是个汉始得”
过现无三世,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星霜有四明,意思是四季轮回,岁月流转。秋残心似口,冬至眼如眉,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人的年老。了了何依住,新新孰变移,意思是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没有固定的依靠。岁寒同饮啄,冷暖自家知,意思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己都应适应,保持内心平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诗人以季节的变化比喻人生的流逝,以人的衰老比喻世事的无常。诗中强调了人生短暂
注释: 偈二十四首 其十 古佛真宗:指古代的佛祖。真宗,真实、正统的意思。 弥满成现:弥满,充满;成现,出现。 明眼衲僧:指有智慧、悟性高的和尚。 作么生辨:怎样辨别。 切忌撞头磕脑:不要硬碰硬撞,不要鲁莽行事。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公案的诗。公案是禅宗修行者在参禅打坐时遇到的一些难题或难题解答,是禅宗修行者修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关于“明眼衲僧”与“古佛真宗”之间对话的故事。
【注释】偈:佛家语,指佛教的经文。偈二十四首 其十八:即《偈四十四首》之第十八首。月普现一切水,一灯能传百千灯。 此句以“月”为喻,表示佛法无边。月光照在江面上,使江面上的一切景物都沐浴在这光芒之中;一盏油灯可以照亮数百盏油灯。 此时不彻全身句,眨起眉毛已葛藤。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人们想要彻悟时,却常常被眼前的纷繁事物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此时,如果连自己的眉毛也动了一下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三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 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 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 欲明还得暗,打破却浑仑。 争如回首家乡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注释: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 太阳升起时,光芒四射,照耀大地,而天空则显得更加孤单、陡峭。 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 天空阴暗,大地昏暗,风也吹得早,人们就早早地关上了门,躲避寒冷的风。 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 不明白天地道理的人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心同虚空界,个中有买卖。 注释:心灵与宇宙虚空融为一体,其中充满了交易和交换的概念。 2. 示等虚空法,处处皆周匝。 注释:它显示了宇宙虚空的法则,即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边界或界限。 3. 证得虚空时,全收复是谁。 注释:当你真正理解了宇宙虚空的法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被创造和毁灭,而你也是其中之一。 4. 无是无非法,一离还一合。
偈二十四首 其十六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 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注释:这组诗是一首佛教颂诗,表达了佛祖不显身于世,而是以言辞教诲众生,让众生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思想。同时,它也表达了禅宗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即通过禅定和参禅的方式,去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