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释义: 二月桃花盛开,红艳似火;三月李花绽放,洁白如雪。若要庭院中满园芬芳,必须掌握十八拍的调弄技巧。 译文: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 若要庭院中满园芬芳,必须掌握十八拍的调弄技巧。 注释: 1. 二月桃花红:描绘了春日桃花盛开的景象,桃花的颜色鲜艳如火。 2. 三月李花白:描绘了春天里李花盛开的景象,李花的颜色洁白如雪。 3. 要调满庭芳:意思是想要让庭院中充满美好的花香
【注释】偈:梵语的音译,即佛家韵语。二十四首:佛教禅宗的一种说法。 会与不会,拈却一对:会与不会是一对矛盾的事物,要拈出一对来就难办了。 直截如何:直接如何,指如何能直接表达或解决这问题。 风不鸣条:风吹动柳条不发出响声。 雨不破块:雨水打湿土块却不破裂。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事物总是充满了矛盾,我们往往想通过某种方式去解决这种矛盾,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诗句原文: 心心心,佛佛佛。 译文注释: 这首诗的翻译是“心中有佛”,这里的“心”代表个人的内心,而“佛”则指佛教中的佛陀或神圣。整句诗的意思是,当你的心中充满佛的教义和精神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佛性。 赏析: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重复的“心”字和“佛”字来强调内心的佛性。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即人可以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与佛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的教导
这首诗的意思是:行路不妨掉臂,求人不妨求己。眼前如山的树木若能存在,处处不会有风浪起。忽然间听见一声鸿雁鸣叫,都在忧愁的人心里。 注释: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表达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中“因行不妨掉臂”和“求他不妨求己”两句,表达了一种处世态度,即在生活的道路上,可以自由自在
【注释】 昨朝:昨夜。炒闹:喧闹。 波斯:指波斯王。 失:丢失。 氎(hán):用麻或棉絮等做的被子,这里指波斯的白被褥。 拾得:捡到。 铁钱钞:古代一种铜质钱币,即铁钱。 【赏析】 这首诗是《偈十九首》之一,诗中以“昨日”和“今朝”来对比,通过描写昨日与今日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于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昨日的喧闹,后两句写今天的安静,前后对比鲜明,生动地表现出了世事变幻无常的特点。同时
【注释】: 偈十九首 其十二 一雨一晴,岩桂加青。 释迦骨髓,弥勒眼睛。 途中无限拖泥者,问渠何日是归程。 译文及赏析: 一雨一晴,岩桂加青,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雨水滋润了大地,阳光照耀着岩石上的桂花(桂树),使其更加鲜艳。释迦牟尼佛的骨髓和弥勒佛的眼睛都是珍贵的珍宝,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途中无限拖泥者,问渠何日是归程。这首诗描绘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旅途,沿途有无数被泥水拖累的人们
【注释】 孤村:偏僻的小村落。黄叶落:落叶纷纷飘零,秋意浓重。志士:有抱负的人。惜日短:感叹时光短暂。愁人知夜长:忧愁的人知道夜晚的漫长。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深秋时独居深山小村里的生活感受。首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次句写闻香识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语言朴素,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译文】 自从我来到甘露寺,就感到十分痴钝。刚刚被官府差遣,又无法回还。只好随波逐流,让各处去传布。 门前买了新的盐,瓮里却还有陈醋。来人要喝茶,我却给他茶,好像虽贫而富。 再问祖师,从西天来的,年岁已老,还能住吗? 【注释】 偈:佛教语,指佛经中的偶句或佛家韵文。 十九首:指《古诗十九首》。 甘露:佛教语,喻佛法。 业缘:因缘,佛教语,谓众生所作所为的因果关系。 浪:比喻世俗之人。 陈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如下: 四维风景寥寥,极目晴空廓落。 孰为好丑是非,何用识情卜度。 石火迸光,清秋一鹗。 言前得旨已周遮,句后无踪徒摸索。 扎著不行,秦时𨍏轹。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四维风景寥寥,极目晴空廓落。 - “四维”在古代哲学中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环境或心境。 - “风景寥寥”形容景色萧条、空旷,没有生机。 -
【注释】偈:诗。偈,即“诗”。昆崙:山名,在今中国云南省。要得分明转见昏:要想看得明白,必须把它颠倒过来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解脱的思想。首句点明了诗的主题,黄河水出昆仑山,要把它倒过来才能看清楚。二句进一步说,要想彻底地脱离轮回之苦,必须灭除如来正法轮。这里的正法轮是佛教用语,指佛所说的教理。三、四两句进一步阐述前两句的观点。五、六、七三行,是诗人对修行者的劝勉和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