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偈二十四首 其十六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 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注释:这组诗是一首佛教颂诗,表达了佛祖不显身于世,而是以言辞教诲众生,让众生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思想。同时,它也表达了禅宗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即通过禅定和参禅的方式,去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超越生死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人无心合道,困来不觉和衣倒。 - “人无心”:指人没有心性或心境不静,“合道”:符合道德或道理。 - “困来不觉”:形容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和衣倒”:表示身心放松,甚至昏迷过去。 2. 一老一不老,法身真个入荒草。 - “一老一不老”
【注释】 晴来又雨,雨了又晴。 辉天电闪,震地雷鸣。 争奈室中人不闻何。 注释:天空晴朗却突然下雨,天空乌云密布却又突然放晴。天上闪电划破长空,地面雷声轰隆作响。可恨的是室内的人却无法听到这一切。 争奈室中人不闻何:可惜的是屋内的那些人听不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天空到大地再到屋内,无一幸免。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这场暴雨的猛烈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偈二十四首,其十二岁暮时节像骏驹在时间的缝隙中飞逝,忽然间就到了十月。 今年的寒气来得比往年早,前些天就开始烧炉取暖了。 炉边的往昔之人,个个都护着眉毛须发。 分明是一路无寒暑,却不知归期是哪一日
诗句解析与译文 落花随流水,啼鸟在深云。 释义: 落花随着流水而逝,鸟儿栖息在浓密的云层之中。 莫怪多违背,年高耳目昏。 注释: 不要责怪我多次违背规矩,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耳朵和眼睛变得不敏锐。 岂不见七百甲子老禅翁,对人只道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赏析: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经历七百年沧桑的老和尚们,他们总是对人说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他们或许已经忘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但仍然记得自己的来处
【译文】 见,必须透过顶门。顶门一开,宝光四溢。照彻古今,无比光明。犹来佛祖是儿孙,来到头上,珠子有水;不免线因针。 【注释】 ①偈二十四首: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二十四段偈语。此诗为其中的第二十二首。②见:看见,领悟。③须教透顶门:一定要使悟道之人的悟性透到最高境界。④顶门:佛教语,指头顶的天灵。⑤分:散,发散。⑥照彻:照耀通达。⑦无比况: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⑧犹来佛祖:犹来的佛与祖先
注释:要想明白生死的奥秘,必须穷尽道法。就像一片树叶落下时,天地之间就进入了秋天一样,人生也到了尽头。不追求名利得失而经常变化,返璞归真,随遇而安。 赏析:这首诗以“落叶”喻人生的无常,强调了生命短暂、变化无常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人生应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注释】 偈十九首 其十一付法传心:传授佛法。付,给;法,佛教用语,指佛法,即佛陀的教法;心,指佛性,即觉悟真理的心性。付法传心就是传授佛理。将错就错:将错就错,把错误当成正确。 立雪断臂:传说晋朝时期,印度僧人摩诃陀罗在洛阳净土寺讲经,由于饥寒交迫,他冻僵了双脚,坐在雪地里,用两手支撑着地而坐,听讲经。他的弟子们怕他受寒,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后来弟子们发现老师冻得发麻
释义: 二月桃花盛开,红艳似火;三月李花绽放,洁白如雪。若要庭院中满园芬芳,必须掌握十八拍的调弄技巧。 译文: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 若要庭院中满园芬芳,必须掌握十八拍的调弄技巧。 注释: 1. 二月桃花红:描绘了春日桃花盛开的景象,桃花的颜色鲜艳如火。 2. 三月李花白:描绘了春天里李花盛开的景象,李花的颜色洁白如雪。 3. 要调满庭芳:意思是想要让庭院中充满美好的花香
【注释】偈:梵语的音译,即佛家韵语。二十四首:佛教禅宗的一种说法。 会与不会,拈却一对:会与不会是一对矛盾的事物,要拈出一对来就难办了。 直截如何:直接如何,指如何能直接表达或解决这问题。 风不鸣条:风吹动柳条不发出响声。 雨不破块:雨水打湿土块却不破裂。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事物总是充满了矛盾,我们往往想通过某种方式去解决这种矛盾,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