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理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王柏龄在1790年的秋天,赴澎湖赈恤风灾时所写。他遇到了一场飓风,船只被折断后抵达东吉洋的默祷于神,才最终抵达澎湖。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庚戌1790秋暮赴澎湖赈恤风灾遇飓折至东吉洋默祷于神始抵澎之峙里澳诗以志险 - 注释:庚戌年,即1790年;秋季傍晚,前往澎湖赈济风灾。遇到飓风,船只被折断,到达东吉洋。默祷于神,最终抵达澎湖的峙里澳。以这首诗记录这次冒险的经历。
【注释】 城中:指城市。即事:眼前所见之事,即眼前的景色。坚冰半日泥:形容天气寒冷,地上有积水和积雪。牵车走马涴轮蹄:形容车马多,尘土多。涴:污浊。翠盖松舒秀:青松在风中摇曳,犹如绿色的伞盖。鸟啄青条柳破荑:小鸟啄食嫩枝。荑:初生的嫩芽。檐溜倒垂新束笋:屋檐的水流像垂下的竹笋一样,水珠晶莹剔透。土膏:土地的养分。方圭:方形的土块。遥知堑道颓山雪:想象远方山崖上堆积着雪。堑道:山坡上的沟渠。颓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风急难为定,纵横东吉洋。 - 风急难为定:描述台风的猛烈程度,难以预料和控制。 - 纵横东吉洋:指的是在台风肆虐下,海浪横冲直撞,四处冲击。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巨大与不可抗拒。 2. 惊人千顷浪,抚己九回肠。 - 惊人千顷浪:形容海面上的波浪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 抚己九回肠:表示内心的震动和不安
【注释】 渐:开始时。金波:指月光映照海面的金黄色浪花,即“金沙”。万里宽:形容海浪广阔无际。参差:不整齐的样子,这里指渔船的排列不整齐。夷险皆前定:夷,平坦;险,险恶。前定,命中注定。驰驱:疾行。泛泛:轻快的样子。绘图看:描画图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澎湖遇风折损船只后,于18世纪90年代秋末抵达澎湖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豪迈情怀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渐见月如昼
【诗句解释】 1. 庚戌: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2. 赴澎湖赈恤风灾:前往澎湖岛(今台湾省南部)赈济因台风受灾的民众。 3. 遇飓折至东吉洋:遇到飓风后折向北行抵达东岸。 4. 默祷于神:默默祈祷神明保佑平安。 5. 始抵澎之峙里澳:到达澎湖岛西岸的峙里澳村。 6. 诗以志险:用此诗来记录这次遭遇困难的经历。 【译文】 在七月十九日中元节那天,我前往澎湖岛赈济因台风受灾的民众
沿岭松杉鸟道斜,炊烟起处辨人家。 西风夜雨连宵泊,饱听滩声走白沙。
一日阴晴屡看天,晚收伊始兆丰年。 扬花恰遇秋阳暴,撷实频惊宿雨绵。 手执瓣香虔拜祷,心悬釐祝凛冰渊。 浮云终惜东风扫,枉使愚忱苦自煎
六五光阴弹指中,遐陬三至效孤忠。 云霞过眼都陈迹,冷暖随人亦苦衷。 歧路叠更心倍小,流言难禁耳须聋。 功名青史知非偶,未信苍颜得转童
匝月秋霖不肯晴,中宵屡起看云情。 披升田甲容迟丈,输运仓储耐缓徵。 溪涨泥深肩负苦,雷奔电掣鬼神惊。 剧怜一片光明影,却在亭云暗里行
斜风密雨到重阳,忆到身家百感茫。 觅句了无新意味,从公难改旧衷肠。 潮声远近喧清梦,虫语周遭近小床。 毕竟似僧还是客,披衣起坐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