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三
【赏析】 此诗为颂刘谦之。刘谦之,南朝梁元帝时人,官至侍中、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封山邑侯。他曾任过许多官职,但都以“大名儒”著称。他善于选拔人才,如举荐王僧孺、周弘正等,对当时的文风有所影响。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刘谦之的学识与为人;中间四句赞其举贤任能;后两句表其清名。 首联两句,写其“经济文章共一途”。意思是说,他的经世济民之学和治国安邦之策,都是从学问中来,因此二者是相同的
颂刘谦山邑侯 治理方法都遵循理与情,理情兼尽政则天下太平。 四面只觉百姓安居耕田凿井,终年相传讼事少有纷争。 译文: 颂扬刘谦山邑的治理,他的治理方法完全遵循了道理和人情,既合乎情理又公正无私,所以他的治理使天下安定。他让四方的百姓感到安居乐业,他们只是耕田凿井,过着和平的生活。他的治理也使得人们终年之间很少发生纠纷,因为人们知道法律的公平,知道官府的公正。 注释: 1. 颂: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颂刘谦山邑侯 纺织江乡处处同,年来生计巳皆穷。 为兴蚕茧舒民困,补救群推第一功。 注释: 1. 颂刘谦山邑侯:这是一首诗歌,歌颂了一位名叫刘谦的人,他是山邑的侯。 2. 纺织江乡处处同:在江南地区,每家每户都会纺织,所以这里的“纺织”指的是纺织业。 3. 年来生计巳皆穷:近年来,人们的生计已经都非常艰难了。 4. 为兴蚕茧舒民困:为了振兴蚕桑业,缓解民众的生活困难。 赏析:
颂刘谦山邑侯 钟鼓笙镛瑟与琴,而今节奏久销沉。 清风江上来师旷,釐订常悬一片心。 注释: 颂刘谦山邑侯:颂赞刘谦这位山邑(县城)长官。 师旷: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姓师氏名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所作。诗的前两句是对刘谦的颂扬,赞美他的才能和政绩。后三句则是对刘谦的赞誉之词。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刘谦的敬仰之情
【注释】 1. 颂刘谦山邑侯:刘谦是作者的朋友,曾任山邑令。山邑,指县境。侯,封建时代的一种爵位。这里指地方长官。 2
治法胥缘理与情,理情兼尽政斯平。 四方但觉安耕凿,终岁相传少讼争。
杨希三并非清代诗人,而是字秉雅的诗人。 杨希三的生平与作品在历史上并未有详细记载,但他的名字和作品被后世传颂。他的作品集中包含五首诗作,其中一首《颂刘谦山邑侯(有光)德政五首其三》。杨希三以其诗作中的自然描写、闲适生活态度而受到后人赞赏。虽然关于他的资料有限,但通过他的诗词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在他的诗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