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巩
诗句释义: 1. 南州风土滞龙媒:这里的“龙媒”指的是皇帝的使者,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对元稹西归的期待及对朝廷事务的关注。 2. 黄纸初飞敕字来:黄纸代表诏书,初飞表示刚刚发出,敕字则是指皇帝的命令或指示。这里描绘的是皇帝发出的正式文书,暗示着某种重要的决策或命令。 3. 二月曲江连旧宅:曲江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区域,连接着许多文人雅士的居所,诗人用此表达对元稹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 4.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是唐代诗人窦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襄阳城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烟水初销见万家”:水面上的薄雾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2. “东风吹柳万条斜”:东风轻轻吹过,柳树随风摇曳,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 3. “大堤欲上谁相伴”:我准备登上大堤,却没有人陪伴。 4. “马踏春泥半是花”
【解析】 此诗首句“高梧叶尽鸟巢空”是点题,点出“洛中即事”。第二句“洛水潺湲夕照中”,写夕阳西下时洛河水的流淌声。第三句“寂寂天桥车马绝”,写天桥上无人往来,车辆停息。第四句“寒鸦飞入上阳宫”,写寒鸦飞入了上阳宫。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却很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美景的热爱之情。 【答案】 ①高梧:高大的梧桐树,借指宫殿、官府。②巢:鸟巢。③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④夕照:夕阳照射。⑤寂寂
【注释】 1. 吕衡州:即吕諲(yīn)。吕諲,字次儒,号东莱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一生坎坷,屡试不第,晚年在郴州(今属湖南)做官,有《东莱先生诗集》传世。 2. 八郎中:指吕諲的兄弟八人。八人排行第一,故称八郎中。 3. 今朝:今日。 4. 先悲旅馆丧:指兄弟中先有人去世了。 5. 剑来归陇上:指吕諲的弟弟吕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吕諲送剑给他让他回归故乡。 6. 雁飞书去叫衡阳
诗句原文: 绿林兵起结愁云,白羽飞书未解纷。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 译文: 绿林起义如乌云聚集,白色羽毛的书信无法解开纷争。天子想要打开四面包围的网,不要向官军射出弓箭。 关键词解释: 1. 绿林兵起:指的是绿林起义军兴起。绿林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由黄巾起义等小规模起义发展而来。 2. 结愁云:形容起义带来的混乱和不安,如同乌云笼罩天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3.
【注释】 过:经过。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因周幽王曾于此地建骊宫,故称。 翠辇(juàn):饰以翠羽彩画的车子。绿旌:即红旌,古代帝王的车旗,用五彩丝帛为之,这里代指皇帝的车驾。 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宫树:宫中树木。 长生殿:唐玄宗为避父讳而改宫殿名为“太清宫”,又改为“长生殿”。 玉砌(qì):玉石砌成的台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骊山之景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方面去归纳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本题要求对整首词逐句解释并分析其内容及艺术手法,解答时可从诗中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结合注释加以分析。注意要抓住关键词语“省似今年”“无花”等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同时要注意把握词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早春时节已到
游仙词 海上神山绿,溪边杏树红。 不知何处去,月照玉楼空。 注释 1. 海上神山:形容景色壮丽如神话中的神仙居所。 2. 碧波荡漾的海面:海天一色,显得更加神秘和壮观。 3. 溪边:描绘了一处静谧的自然景观。 4. 杏树:春天的象征,生机勃勃。 5. 红:色彩鲜明,增强了景物的活力。 6. 不知何处去:表达了一种迷茫或寻找未知的感觉。 7. 月照玉楼空:在月光下,高楼显得更加清冷、空旷。
【注释】 窦车骑:指东汉时窦宪,字是早年以武功显赫,但因贪暴被诛。 经:经过,游览。 窦车骑故城:即汉窦宪的旧城遗址。 陂:池塘、洼地。 堞(dié):古代城墙上用于报时的敌台。 今:现在。 诸孙:子孙后代。 拜:祭奠。 愧无文字续燕然:愧对子孙后代无法为窦宪修墓撰文以纪其功德。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窦宪故城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窦宪故城的景色
【注释】 ①王氏小儿:指诗人的友人之子。②偏怜小:特别喜欢。③淮水清时:指春天淮水清澈的时候。④轻岁月:不珍惜时间。⑤丈人:对年长男子的称呼,此处指诗人的朋友。⑥尔同:你们是同年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之子王氏小儿相会的情景。 首句“竹林会里偏怜小”,意思是在幽静的竹林聚会中,特别偏爱年轻的孩子。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之情,也反映了他喜欢结交朋友、重视友谊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