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廷璋
西阳岭 层青山峦何崔巍,左右束山峡。 乔木参天,岩石相叠,中界一线堤,登顿苦力怯。 万古擅形势,风云护周匝。 桓桓胡将军,昔此驻戈钑。 受困伪汉余,星沈一军泣。 遗容依古佛,香火阅僧腊。 夜半松涛翻,犹疑阵云合。 官邮孟冬初,倚筇凌巀嶪。 书生愧毛锥,怀古气空慑。 萧条四山风,日晚冷巾袷。 惊禽向客啼,扑面堕残叶。 注释: - 西阳岭:地名或地点。 - 层青何崔巍:形容山峦层叠,气势雄伟。 -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他在登子陵钓台时有感而发。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1. 登子陵钓台 - 诗人登上了子陵钓台,这是位于浙江绍兴附近的一个古老钓鱼台。 2. 几人高倚石阑看 - 有几人在高处倚靠着栏杆观赏。这里的“倚”字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欣赏之情。 3. 绝顶荒台数百盘 - 在山顶的荒凉平台上,有几百个台阶。这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4. 山色剩分残照紫 -
自恩县(今河南息县)到平原县(今山东陵县)的途中,积水积行潦 官衢积行潦:指道路上积水。官路和官衙之间有积水,说明天早雨多。 绕径出禾亩:积水环绕着田间小路流淌出来。 纵横贸东西:积水纵横交错,流向东方。 登顿失前后:积水流动中,前与后难以分辨。 露叶纷拂面,风条乱捎肘:积水中露水沾湿树叶,风吹动树枝摇曳,使手臂感到痒痒。 纡回深丛间,屡误问野叟:曲折地在树丛中穿行,多次向山野老人询问方向。
【解析】 “寻山不厌深,远与白云合。云山互周遭,一气想输纳”的意思是在寻访山时不嫌山之幽深,远离世俗而和云山相合。山与云山相互环绕着,好像天地间的万物都融进了这股气中一样。“阴晴换朝昏,清景赴遥睫”的意思是阴晴交替,早晨傍晚,美好的景色映照到我的远望的睫毛上。“家梅市”即梅花市场,诗人在这里赏花;“数里香复沓”是说花香浓郁、连绵不断。“溪回晓烟迷,径转残雪踏”的意思是晨雾弥漫,溪水回旋
【注释】 自辰溪舟行至沪溪:从辰溪乘船到沪溪。用玉松:指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自辰溪舟行至沪溪,作者用这首诗的韵脚来作诗。道中韵:在旅途中即兴吟咏。 辰溪:县名,属湖南,在今湖南省西部。 乘流两桨间:指乘着小船顺流而下。 䍡𦌉:藤萝。 夹树鸟绵蛮:指夹立在树枝上的鸟儿。绵蛮,鸟名。 帝女山:传说中的仙女们居住的地方。 翻嫌滩意稳:反而嫌滩流平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自辰溪舟行至沪溪用玉松自溆浦至辰溪道中韵”,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赏析。考生可以按照“一、二句……,三四五句……”的格式分析。 【译文】 清晨从辰溪乘船出发,到沪溪去。 拾柴火的女子在水边采柴,打铁的人在岭头劳作。 少数民族的别种人兼苗猓,留下风俗信仰鬼神。 当时清溪少有瘴气,戍守的古野还有磷光。
乍入松滋雨似油,小姑想像髻光浮。 秋云万本枫香驿,野水三篙桑落洲。 官冷漫劳双弩候,主贤虚借八行酬。 明晨吴楚分南北,灊皖龙眠是旧游。 注释:乍一进入松滋县(今属湖北省),看到细雨如油。想象中那小姑的发髻在雨水中显得光彩照人。秋天时,满山遍野的枫树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仿佛可以闻到;而野水旁,几棵桑树已经落叶,泛着淡淡的绿意。 官冷漫劳双弩候,主贤虚借八行酬。 官署虽然清闲但需警惕戒备
良乡早发 旅梦雄鸡破,肩舆纳曙光。 晓寒怜半月,新霁爱初阳。 鸟下芙蓉渚,虫吟薜荔墙。 炊烟茅屋外,秫陇间青黄。 注释:良乡早发:早上出发去良乡。 旅梦雄鸡破,肩舆纳曙光。 早晨,一只雄鸡报晓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梦,我拿起轿子迎接第一缕阳光。 晓寒怜半月,新霁爱初阳。 清晨的寒冷让人怜悯那半轮明月,新晴的天气更让人喜欢那初升的太阳。 鸟下芙蓉渚,虫吟薜荔墙。 鸟儿落在芙蓉花盛开的小洲上
朱亭 一簇人烟密,沿缘杜若洲。 市门低有树,山屋迥成楼。 网影斜阳漏,帆痕宿雨收。 最宜春水活,槛外狎凫鸥。 注释: 1. 朱亭(Zhū Tíng):古代的亭子,用红色装饰,因此得名“朱亭”。 2. 一簇人烟密:形容朱亭周围人烟稠密,热闹非凡。 3. 杜若洲:一种植物,也称为“香蒲”,古人常用来比喻清雅之地。 4. 市门低有树:描述市集入口旁边树木葱郁,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山屋迥成楼
西州直北势凭陵,瀚海迢遥过白登。 钤泽风高奔怒马,金山雪暗下饥鹰。 曾传旧壤开都伯,仅见降王保策凌。 四部虫沙成底事,好将忠谨化骁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