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薪波面女,采铁岭头人。
别种兼苗猓,遗风信鬼神。
时清溪少瘴,戍古野余磷。
往事传吴孽,茫茫感劫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自辰溪舟行至沪溪用玉松自溆浦至辰溪道中韵”,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赏析。考生可以按照“一、二句……,三四五句……”的格式分析。
【译文】
清晨从辰溪乘船出发,到沪溪去。
拾柴火的女子在水边采柴,打铁的人在岭头劳作。
少数民族的别种人兼苗猓,留下风俗信仰鬼神。
当时清溪少有瘴气,戍守的古野还有磷光。
往事传吴孽,我茫茫地感受劫尘。
【注释】
①辰溪:县名。位于湖南省东部。②自辰溪舟行至沪溪:从辰溪乘船到沪溪。③玉松:即张玉峰,字玉松,号青莲居士,湖南浏阳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④溆浦:县名。⑤岭头:山岭上的山口。⑥苗猓:指苗族和彝族。⑦吴孽:吴姓人家的后裔。⑧时清溪少瘴:当时的溪水少有瘴气。⑨戍古野:守卫着古老的原野。⑩磷光:磷火。磷火发红绿色的光芒,这里指磷火。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首联写自己乘船从辰溪出发到沪溪的情景;颔联写自己在山岭上遇见一个拾柴火的女孩和一个打铁的男子;颈联写自己遇到的少数民族的别种人兼苗猓,留下的风俗信仰鬼神;尾联抒发感慨,回忆往事,感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或“身世浮沉,岁月蹉跎”)。全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事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