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山色佳,峰峦互陵跨。
置身万绿中,衣袂与之化。
晓凉风疏疏,候已殊藻夏。
枫林数叶丹,感此秋气乍。
逶迤上白沙,旭影林际射。
坡陀八九重,高下势衔卸。
进步恃前猛,稍懈力不暇。
山腰簇人居,结构仿台榭。
飞檐翼奔泉,百尺向空泻。
潺湲赴沧峡,茶洋递迎迓。
殷雷转空壑,万古阅晨夜。
不厌尘根喧,濯缨就岩罅。
他年傥重过,诛茅数弓借。
枕漱高人踪,泉石本无价。

南平道中

南平山色佳,峰峦互陵跨。置身万绿中,衣袂与之化。晓凉风疏疏,候已殊藻夏。枫林数叶丹,感此秋气乍。逶迤上白沙,旭影林际射。坡陀八九重,高下势衔卸。进步恃前猛,稍懈力不暇。山腰簇人居,结构仿台榭。飞檐翼奔泉,百尺向空泻。潺湲赴沧峡,茶洋递迎迓。殷雷转空壑,万古阅晨夜。不厌尘根喧,濯缨就岩罅。他年傥重过,诛茅数弓借。枕漱高人踪,泉石本无价。

注释:

南平:地名。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

佳:美好。

峰峦:山峦。

凌越:跨越。

衣袂:衣服袖子,借指衣服。

候:等待。

丹:红色。这里指枫叶红了。

逶迤:曲折绵延。

陡:陡峭。

隙:缝隙。

殷雷:低沉的雷声。

濯缨:濯洗帽子上的缨络。比喻远离俗事。

他年:未来的时候或未来的某年。

钓竿:钓鱼用具。引申为隐居之意。

枕漱:枕着溪流,口含山泉。形容山水清幽,生活闲适。

无价:没有价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南平山色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南平山的自然美景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南平山色佳,峰峦互陵跨。置身万绿中,衣袂与之化。”开篇便描绘了南平山的美丽景色,山峰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将自己融入其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山的韵味和气息。

颔联“晓凉风疏疏,候已殊藻夏。枫林数叶丹,感此秋气乍。”继续描写南平山的自然风光,诗人感受到秋风的凉意和秋天的气息,同时也看到了枫叶红如丹。这里的“候已殊藻夏”指的是时间已经从夏天转变为秋天,而“秋气乍”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期待。

颈联“逶迤上白沙,旭影林际射。坡陀八九重,高下势衔卸。”进一步描绘了南平山的地形地貌,诗人沿着山路向上行走,看到了白色的沙子和阳光在树林间投下的影子。这里的“坡陀八九重”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蜿蜒,而“高下势衔卸”则表达了诗人对山路险峻的感受。

尾联“进步恃前猛,稍懈力不暇。山腰簇人居,结构仿台榭。”则转向了对人的描绘,诗人看到山路前方有一个人正在努力前行,而当自己稍微放松时,却发现前面的人已经走远。这里的“簇人居”形象地描绘了山腰上的人居住情况,而“结构仿台榭”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风格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南平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南平山的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