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凉州曲》 琵琶初调古《凉州》,万壑风泉指下流。 好是开元无事日,玉宸宫里按新秋。 注释:凉州曲,又名《凉州词》、《凉州歌》,乐府《近代曲》名。原是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一带的歌曲,唐诗人多以此曲调作歌词,描写西北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琵琶,一种弦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灵活的演奏方式深受人们喜爱。指下流:形容弹奏时指尖随着旋律流淌,如同万壑之水奔流不息。开元,唐玄宗年号,这一时期国力强盛
手把枯桐倚绿萝,白云深处少人过。 春风一曲猗兰操,应是牛山美木多。 诗句释义: 1. 手把枯桐倚绿萝:“手把枯桐倚绿萝”描述的是一位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情景,手中拿着枯萎的梧桐树,依靠着绿色的萝藤。这里的“枯桐”可能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或困难,而“绿萝”则代表生机和希望。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 2. 白云深处少人过:“白云深处少人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偏远的景致
注释:岭南杂录三十首 其三十译文:岭南地区的居民们讨厌吃鱼,他们的儿孙们从小就不接触书籍。满园的桄榔树都是从山里砍来的,刚捕上来的翡翠鸟都是从海上捉来的。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岭南地区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人们对于鱼的厌恶和对教育的忽视。同时,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诗中“蛮落人家厌食鱼”一句,揭示了岭南地区居民的饮食文化特色,即不喜欢吃鱼
以下是对《东吴棹歌四首·其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艇子抢风过太湖 - 意象与氛围:诗的开头描绘了一艘快艇在太湖上快速行驶的场景,“艇子”暗示了速度之快,“抢风”则传达了一种迅猛的感觉。这样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急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水波不兴的太湖水面上的动感与紧张。同时,这种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或对某种目标的追求。 - 象征意义:船只在太湖上的急驰,不仅象征着时间的飞逝
石室棋残鹤梦醒,自添沈水注茶经 汪广洋在《樵逸诗二首为徐征士赋》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卷。“石室棋残鹤梦醒”一句,以围棋对局结束、鹤梦初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沉淀。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常常代表着智慧与内敛,而鹤则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这两句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自添沈水注茶经”,则透露出作者对于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诗句释义: 入峡阴阴出峡晴,峡流端似镜般平。玉环玩世谁收得,万壑千岩月自明。 译文: 我进入峡中时阴雨绵绵,出来时却阳光明媚,峡中的水流宛如一面镜子般平静无波。然而世间的美好如同这明月一般,无人能够将其完全收入囊中,它依旧洒在万壑千岩之上,皎洁明亮地照耀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峡中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入峡前后的天气变化和水流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变幻莫测
【注释】 清远峡:即大峡谷,位于南京城东长江北岸。飞来寺:在山中,相传为南朝梁时僧人智顗创建。四首:作者有《登清远峡飞来寺四首》。胜景:优美的风光景色。寻常入梦来:指平常难以见到的好风景常出现在梦境之中。如此江山好楼阁:这如此美好的江山和楼台。天开:自然形成。 【赏析】 “几年不上雨花台,胜景寻常入梦来。”这是写自己多年不至雨花台,然而那美丽的景色常进入梦中。“胜景”是指雨花台上的名胜古迹
《淳安棹歌二首》其二:镜里青山画不如,临溪日日望郎书。数间茅屋住近水,十个松舟时打鱼 “镜里青山画不如”,意指虽然山水画中的青山栩栩如生,但亲眼所见的自然之美,却远胜于任何画作。此处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越艺术的真切体验。青山如画,令人赏心悦目;而身临其境,则更觉心旷神怡。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全面欣赏和深刻理解。 “数间茅屋住近水”
注释:暂时计划着乘坐小船去拜访隐居的友人,杜鹃鸟为什么劝我离开这里?山中满是松柏,云来云去,谁能说王维画得逼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清远峡飞来寺时有感而作。首句写诗人准备乘船访隐。次句写杜鹃声催人归,言“子规何事”,反诘以发问。三句写山上松柏苍翠,云起云散,渲染出一片空灵静谧的氛围。四句写王维的山水画逼真如生,令人神往。全诗意境高远,笔法简练,富有情韵
诗句原文: 太湖茫茫水拍天,吴侬只惯夜行船。 《竹枝》歌罢灯将灭,风雨潇潇人未眠。 译文注释: 这首诗是汪广洋的《东吴棹歌四首》之一,描绘了一幅太湖夜晚的景象。诗中“太湖茫茫水拍天,吴侬只惯夜行船”形象地表现了太湖的浩瀚与水的浩渺,以及吴地人民对夜间航行的熟悉和习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文情感,展现了太湖的壮丽和吴地人民的勤劳。诗中的“太湖茫茫水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