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注释】 陆通:春秋时楚国隐士,字子乘。 接舆:即接舆(yú),战国时人。 厌浊:厌恶污浊,指隐居。 放隐:隐居不仕。佯狂:装疯卖傻。 征罗:招揽。上士:贤良之人。 徙适:迁徙到。遐方:远处。 歌衰:歌声哀伤。凤德:凤凰之德,指圣明君主的恩泽。 车下道旁:在路旁停车休息。 洞天:神仙所居之地。周涉:到处游历。 妙药:仙丹。为粮:作为食物。 赏析: 这首诗是《高士颂》中的第二十五首
【注释】 庄周:即庄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南华真人”和“庄周”。 洸洋:广大、宽广的样子。 文穷万妙(wén lún wàn mào):指文章或言论达到了极好的地步,能够穷尽万物的道理。 戏游:游戏般地游玩。 国聘难延:国家征聘他很难邀请到他。 浩然就尽:指人至暮年而归心自然,没有杂念。 弗避乌鸢:不避开乌鸦与老鹰等飞禽。 【赏析】 此诗赞颂的是庄子
【注释】 列御寇:即列子,春秋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郑:春秋时郑国,今河南新郑。顿首:叩头至地,表示恭敬。麾:古代军师或帅的仪仗。悟妻:让妻子觉悟。軿:古代妇女乘的小车。蓬仙:指仙人,蓬草是仙人所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列御寇隐于郑地四十馀年,他拒大馈之礼,让悟妻之道,驻軿风而升蓬仙。 列御寇,名寇,春秋时哲学家。《列子》记载他的事迹,说他“去周朝不远,隐于郑之东陵之上者久矣
【注释】 子舆:人名。 孝哉:指子舆对父母的孝顺。 领道:继承先人的志向和道路。 泗滨:泗水之滨,古地名,这里借指泗水流域。 骄大人:使大人感到骄横。 都:诸侯国,这里指鲁国。 单居秘论:单独居住而秘密地谈论。 秘论,不公开的议论。 传耀千春:让美好的名声在千年之间流传。 【赏析】 《高士颂·九十一首》是东晋诗人郭璞创作的一组颂赞古代高士的诗。本诗首句写子舆对父母极其尽孝
【注释】 “高士颂”:古代一种颂扬隐逸之士的诗歌。高士,泛指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物。 “九十一”:这里指诗篇共有九十二首。 “其四”:第一句诗的编号为第四。 “陈仲子”:即陈仲,战国时期隐士。《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为张楚王后,其族侄陈涉称王,封仲为“太史”。 【译文】 陈仲遐情,于陵玩赏。 輖(chún)饥觅李,螬(cáo)食过半。 楚相敦求,山妻了算。 遂嫁云踪,锄丁自窜。 赏析:
【注释】: 1. 东郭顺子(东郭顺,名不详):《汉书·艺文志》载有《东郭顺先生赋》,但现存文献中未见其作品。 2. 灏灏(hào hào):形容气势宏大、浩大。 3. 动展如天:指行动和气度像天空一样辽阔无边。 4. 清虚应物:指心灵清澈而虚怀若谷,能包容万物而不拘泥于物。 5. 独抱自然:独自保持自然之态,不受外物干扰。 6. 迷窥高弟:指对高尚道德的敬仰之情,如同迷失在高明师友的指引之下。
【注释】 老商氏:即商山四皓。商山,秦人,隐居不仕,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并称为“商山四皓”。 教:教诲。 列寇下趋:指四方的寇贼纷纷前来归服。 席始相携:指四皓在商山隐居时,曾与刘邦共坐一张竹席。 眼耳都融:指四皓对世事洞察一切,能听其言者如入无人之境。 叶干忘机:指四皓在商山居住期间,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把树叶枯干后扔掉,以示不与世争,不与权贵争夺名利,专心修道炼丹。 乘风枯槁
壶丘子林:壶丘子林,即壶丘子。 列老:指道家的三皇五帝。 龙藏郑圃:龙藏在郑国的圃田中,传说是老子所藏龙的地方。 真与道俱:指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 侧闻玄语:侧面听到老子讲的玄秘之言。 宣发希微:宣扬和揭示玄妙的深奥的道理。 载陈生化:陈述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 黄书:黄帝的书,指《周易》。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对道家学者壶丘子的评价之词。诗中赞美了壶丘子林作为道家三皇五帝之一
【注释】 高士颂:指《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和《云中君》两篇,歌颂屈原。九十一首:指《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篇共二十九首。丈人:古代对年老者的尊称。搰搰(huo):用力的样子。逢觏(gòu):遇到。进说:陈述自己的意见或主张。槔(jiào):井上汲水的木制工具。前陈后诘:先后多次陈述自己的意见或主张。反覆:重复。见嘲:被嘲笑。风波全德:指面对风波时能保持德行。私语:私下谈话。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最后还要分析诗歌的情感。此题中,“晋”指战国时期,“萍寓西河”是说段干木从山西迁徙到河北邺县(今永年县),即“西河”。《高士传》记载:“段干木居北鄙,无田宅,梁惠王闻其贤,聘为相。公乘不礼之,曰:‘夫子何为官至我哉!”干木曰:‘非为名利也。”“千乘”指魏国的都城,“腾光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