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寇隐郑,四十馀年。
台衡大馈,顿首拒焉。
麾使悟妻,保体消愆。
軿风驻世,表箓蓬仙。
【注释】
列御寇:即列子,春秋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郑:春秋时郑国,今河南新郑。顿首:叩头至地,表示恭敬。麾:古代军师或帅的仪仗。悟妻:让妻子觉悟。軿:古代妇女乘的小车。蓬仙:指仙人,蓬草是仙人所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列御寇隐于郑地四十馀年,他拒大馈之礼,让悟妻之道,驻軿风而升蓬仙。
列御寇,名寇,春秋时哲学家。《列子》记载他的事迹,说他“去周朝不远,隐于郑之东陵之上者久矣。”他隐于郑四十馀年,没有做官,也没有做买卖或教书的事,只是以耕作为生而已。这在《列子》中也有记载:“列子常田陇亩,而心不在焉。”可见,他并不是不关心世事,而是看破红尘,不愿为俗事所累。
据《列子》记载,列御寇曾拒绝楚威王的厚礼。楚威王派人请他做相国,并派兵护送他到楚国来,但他坚决拒绝,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能活三千年,我今天还只是一只小小的乌龟呢。”于是便辞别楚使,回到郑国去。
又据《列子》记载,列御寇曾让他的妻子悟道。据说有一天,他带着妻子去野外打柴、砍柴,他的妻子问他:“你用斧头的柄干什么?”他说:“把斧头磨快了好砍柴呀!”他的妻子又问:“那为什么不把它磨成针了呢?”他回答:“有了针,就可以绣出花纹来了。”他的妻子听了这话就悟出了道理,不再问下去。
列御寇隐于郑地四十馀年,他拒大馈之礼,让悟妻之道,这都是出于他超脱尘世的修养和高洁的品质。
列御寇的事迹在《列子》中有详细的记载,如“御寇闻之,曰:‘古之人徒知生之一年,而未知生之百年也;吾非不知生之可以百岁也,苟余之不能以寿亲,天哉!’”(见《列子·天瑞》)“列子行年七十有二,而穷于鲁,丘不敢与之言……(见《列子·仲尼篇》)等等。
诗中“列御寇”三字,既是指《列子》中的列御寇,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也就是列御寇本人。
列御寇隐于郑地四十馀年,其间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他的隐居生活却充满了传奇色彩。据《列子》记载,他曾拒绝楚威王的厚礼,让妻子悟道,这些事迹都很值得人们称道。然而,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四十馀年间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从未想过要出去做官或者经商之类的事情。这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