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年间(742-756)创作的。当时,李白因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漂泊的生活。这首诗是他在一次醉酒后醒来时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桃花解春开,雁亦识秋鸣。” 注释:春天的时候,桃花开放,秋天的时候,大雁开始迁徙。这里,“桃花解春开”指的是桃花在春天盛开,“雁亦识秋鸣”指的是大雁在秋天迁徙。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注释】: 1. 秋夜醉起言志七首:这是一首五律,共七首,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一联。 2. 谁使三春花:谁让桃李开满了春天? 3. 白日动鸟雀:太阳高照的时候,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跳跃。 4. 时雨高桑麻:时雨滋润了庄稼,使之茁壮成长。 5. 幽窗晚来坐:傍晚时分,独自坐在幽静的窗户旁。 6. 忽满青山霞:忽然间,四周山色被染上了一层晚霞。 7. 一朝齿发暮,冉冉归泥沙:人生短暂
译文 海云泛五色,灿烂地展开如锦绣。 托起光辉高高在天,流影映照中堂。我醉酒对着它清醒,忽然想起羲皇时代。 世上远去不可见,昊空还是那样苍苍。 何时才能停歇,灵曜接连悬挂光芒。 今日的松桂是后人的玩赏,我的意志超越宇宙,形影任凭长短。 注释 - 海云:天空中的云。 - 泛五色:颜色繁多,五彩缤纷。 - 灿灿锦绮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 托辉于高天:指云彩在高空中显现出光辉。 -
【诗句解释】 - 赋得白鹿洞送校职方卢师陈江西: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赋得白鹿洞的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卢师陈江西的祝福和期望。 - 咏真古灵区:这里的“咏”指的是吟咏、赞颂,“真古灵区”是指真实的古老区域,即古代的地理环境或者文化背景。 - 峮嶙奠彭壤:峮嶙指的是山石的形状,奠彭壤则是指把山石放在土地上。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和敬意。 - 洞辟涵幽虚:洞辟指洞口大开
玉衡指春暮, 鸧鹒鸣以时。 此鸟自何来, 栖我绿杨枝。 蕙兰华滋发, 怆恻朱颜移。 海内谁不逝, 予衰亦何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玉衡指春暮: - “玉衡”通常指北斗七星中的一个星,这里可能是指春天的末尾或傍晚时分。 - “指春暮”意味着诗人感受到了春去秋来的自然更迭。 2. 鸧鹒鸣以时: - “鸧鹒”可能是一种特定的鸟名,其叫声与时节相合。 -
诗句:陶令抱寸心,浩然醉中过。 译文:陶渊明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在醉酒的状态下悠然度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夜里醉酒后的心路历程及所感所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豁达与超然。诗中的“陶令”指的是陶渊明,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理想典范。而“浩然”一词则形容了诗人饮酒后心中的广阔与深远。通过对比“形影虽杳灭,心在余能歌”
【注释】 1. 草木相凋谢:形容春天万物凋落的景色。 2. 春秋促年龄:指春光易逝,时光易老。 3. 飞缨与白衣:指高士隐士,飘然如仙。 4. 四皓乃天士,紫芝轻汉庭:指四位隐士,是天上的仙人。他们隐居山林,不受世俗的干扰。 5. 王孙儋人爵:指王孙(贵族)抛弃了爵位,过着隐居生活。 6. 终焉服青萍:指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7. 予观干禄者,后今俱未停:指我看那些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人
秋月如有心,林间忽招寻。 清辉不忍去,徘徊松桂深。 我当角宿藏,对之弹素琴。 洋洋五弦动,高树翻寒禽。 曲散碧空杳,千岩流水音。 注释: - 秋月如有心:秋天的月亮仿佛有了自己的心思和情感。 - 林间忽招寻:突然被树林中的召唤所吸引。 - 清辉不忍去:清澈的月光让人舍不得离开。 - 徘徊松桂深:在松树和桂花之间徘徊。 - 我当角宿藏,对之弹素琴:我打算躲在角宿中,弹奏着素色的古琴。 -
【注释】 梁:指梁朝,南梁。噫:语气词,表示感叹。托高庑(wǔ),倚仗高高的屋椽。台凿:指台城(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栖巍巘(yǎn):栖息在巍峨的山峰上。秉:握持。任卿节:执掌朝廷的权杖。庞参辇:即庞籍,字孟载,北齐时为尚书左仆射。枉:屈尊。庞籍曾屈尊与梁武帝交谈甚欢,故称“庞参辇”。严能:严挺之,字休文,南朝齐人。强击:指其为人刚强正直。仁猷:指王俭(字仲宝)为政宽仁
春日田园言怀三首 田庐动春色,墟里连鸡声。 启户见旭日,衔杯解朝酲。 桃花倚窗开,戴胜桑间鸣。 素烟泛新柳,青山列虚楹。 兰蕙难久芳,皓月不常盈。 百年若流电,胡为而屏营。 注释: 1. 春天的景色已经充满了整个乡村,田野里的小屋也披上了春天的光彩,小村中的鸡叫声此起彼伏。 2. 打开房门,迎接着初升的太阳,喝下一杯美酒,让早晨的疲惫一扫而空。 3. 桃花在窗户边盛开,桑树间的戴胜鸟鸣叫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