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寒食今朝杨柳边 寒食节至,杨柳依依。彩绳排挂,秋千竖立,柳丝如烟舞。 纤腰曼妙,云中耸立,宛如仙子游春色,惹得君王唤半仙。 雪霁天晴,深宫冻解,金檐微挂冰条,官家视政归未晚。翠竹轻轻,仰面敲听,二星今夜度灵桥,结锦为楼百尺高。穿罢银针,五色线沉,香亭畔静听,岁月悠悠。 赏析: 此诗描绘了寒食节的盛景,杨柳、彩绳、秋千等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华清七夕望银河,瓜果求恩闹彩娥。 - “华清”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宫殿,“七夕”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有“乞巧”的习俗。诗中的“望银河”可能是在形容仰望天空中繁星点点的银河。 - “瓜果”在这里指代的是各种水果,而“求恩”则表达了人们在七夕节这一天向天上的织女星祈求好运和爱情的愿望。 - “闹彩娥”中的“彩娥”是织女星的别称
帝子春游玉辇移,六宫争插好花枝。 亲将粉蝶教低放,栖著红芳是幸时。 注释:皇帝的女儿在春天里出游,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周围的宫女们都争相插戴美丽的花朵。皇帝亲手教宫女们如何轻轻地放下这些花枝,让它们栖息在鲜艳的花瓣上,这样的景象真是幸运和幸福的象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女儿在春天里出游的情景,以及她如何教导宫女们如何插花和放置花枝的过程。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致的描述
在古代诗词中,卷帘、红艳、珍簟、玉鱼儿等词汇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温馨而又含蓄的氛围。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细腻的描绘和内心的向往。 诗句“卷开帘幕任风吹,红艳难将酷热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卷开帘幕任风吹”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姿绰约,而“红艳难将酷热支”则展示了夏日炎炎之中,那一抹鲜艳的颜色所传递出的一丝清凉。 “珍簟凉台犹肺渴
【注释】 兴庆:唐玄宗的行宫,在长安。龙绡:指细密的绫罗。被底:盖在身上的被子。 鸳鸯:锦鸡。 鸂鶒:即鹈鹕,形似鹤而小,嘴长而直,善于捕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宫廷生活的诗。首句“兴庆池头水殿凉”,写出了池边宫殿的清幽凉爽,以及宫女们对这种清凉的喜爱。次句“龙绡被底拥鸳鸯”,则写出了宫女们在这种清凉的环境中,被褥下所感受到的温暖与舒适,同时也暗示了她们的身份地位。第三句“宫嫔不敢抬头望”
注释与赏析: 日暮君王举凤觞,醉来忽地倚红妆。 雕栏芍药亲教折,传递佳人嗅艳香。 释义: 太阳落山后,君王举杯饮酒,酒至半酣时突然倚靠在美丽的女子身上。在栏杆边,女子亲自折断芍药花,将花朵递给佳人,让佳人闻着花香。 译文: 太阳下山后,君王拿起酒杯畅饮,喝到一半的时候忽然靠上了美丽的女子。在栏杆旁,女子亲手折下一朵芍药花,递给佳人让她闻一闻那迷人的花香。 赏析:
汤泉莲下涌为池,绣雁纨凫片刻嬉。 浴罢金沟看退水,珠缨拾却不教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宫女们的快乐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诗中的“汤泉莲下涌为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温泉池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温泉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舒适。而“绣雁纨凫片刻嬉”则描绘了宫女们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展现出她们无忧无虑、欢快活泼的一面。诗的后两句“浴罢金沟看退水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贵妃花汗暖津津,侍女交来鼓扇频。” - 注释: 这句话描绘了贵妃在炎热的天气下使用花露水,以及侍女们频繁地递给她扇子的场景。"花汗"可能指的是一种含有香料的香水或沐浴液,而“侍女交来”则形容侍女们忙碌的样子。 - 译文: 贵妃在炎热中用花露水,侍女们频频送来扇子。 2. “日午临窗常拂拭,红香染透白罗巾。” - 注释: 这里的“日午”指的是中午
以下是对“飞鸾轻凤斗纤浓,妙舞娇歌冠六宫。天子怕令风月损,重重宝帐护芙蓉。”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原文: 飞鸾轻凤斗纤浓,妙舞娇歌冠六宫。 天子怕令风月损,重重宝帐护芙蓉。 - 翻译: 轻盈的鸾鸟与优雅的凤凰在华丽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她们美妙的声音在宫中传唱,仿佛一朵芙蓉花在宝帐中盛开。 皇帝担心这种美好的场景被风吹日晒而受损,因此下令将她们藏在重重的宝帐里。 - 赏析:
释义:雪后的深宫冻气消散大半,金檐下挂着一尺多长挂在冰。 官家处理政务还未回来,轻轻的翠竹仰面敲击着屋檐 注释:本诗描写了雪霁后深宫中的景象和一位官员回家后的情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致的拟古宫词,通过对雪后皇宫景象和官员回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深宫生活的宁静与雅致。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古代宫廷文学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