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解析】 “六十已过七十开,尚书郎去尚书回”:六十岁已经过去了,七十岁刚出头,尚书的官职又回来了。“人生要养三生福,满地儿孙曾又来。”人要活到百岁才叫长寿,满地儿孙都是我带来的。 【答案】 译文:“六十已过七十开,尚书郎去尚书回”,六十岁已经过去了,七十岁刚出头,尚书的官职又回来了;“人生要养三生福,满地儿孙曾又来”,人要活到百岁才叫长寿,满地儿孙都是我带来的。 赏析:诗的前两句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在长安看遍了万树花朵,唯独想念家乡的那片白莲池。织成交颈鸳鸯锦,难道听别人唱竹枝曲吗? 注释解释:1.速宪文兄:指白居易(字乐天)。2.长安:今西安,唐代的都城。3.独有:只有。4.白莲池:在长安南门外,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游赏之地。5.织成:指彩色丝织品。6.交颈:形容鸳鸯鸟两两相对而卧。7.竹枝:一种民间歌舞曲调。8.肯:愿意。9.肯听:怎肯听从。 赏析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万里宸光御郁葱:描述了皇帝的光辉照耀着万里疆域,如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般繁盛。这里的“宸光”指的是皇帝的光辉,“御”是统治、主持的意思。 2. 天高此日望重瞳:在这一天,天空显得格外的高远,人们仰望星空,希望看到太阳重瞳的出现。这里的“重瞳”是指太阳上有黑子出现的情况,古人认为这预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3. 矞云晓旭初呈驭:早晨的云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吾驺《复从侄明公》其一: 子建文章八斗雄,书家画品有兼工。 注释: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所学知识,不也是很愉快吗”,何吾驺在诗中引用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子建,指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他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文采飞扬,才气横溢,被誉为“文章八斗雄”。书家,指的是书法家。这里的“画品”可能是指绘画作品的品味
丁卯,即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从杭州还朝,取道东游。 拟过扬州,指经过扬州,但未及而止,因“少驻”。既抵西江,即抵达九江。江间徐、淮安庆一带,有“事于桐封谢客”,即到桐城去拜访友人谢无逸。谢无逸是苏辙的好友。应付,应酬、应付。遂就西行,于是向西而行。由楚入洛,从湖北出发经洛阳。牛山交河间,指从河南开封至河间的路途。似佳气先浮车幰者,意思是说:仿佛那美好的春色,已经先吹进车上的帷幔里了
注释:白阳侯君写美人为当今第一手,正适合前人咏会真诗,就写了这首诗。白阳说当写万转千回四个字,一座奇绝。 王维作画画中诗,君向诗中领画师。 月下泠泠拈四字,点睛飞去更何疑。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王维的佳作。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擅长画中的诗,也善于诗中的画。他的诗与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首句“白阳侯君写美人为当今第一手”是对王维的高度赞扬和评价。白阳侯君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注释: 1. 有赠:即《赠曼倩先生》,是一首五言绝句。 2. 曼倩:即司马相如,字长卿。 3. 帝门:指汉成帝的宫殿。 4. 蟠桃三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瑶池上种了三棵仙桃树,每年开花结果,吃了可长生不老。 5. 诧加飧(sun):“诧”意为惊讶、诧异,“飧”意为晚餐,“诧加飧”意为惊讶地吃着晚餐。 6. 王母:即西王母,传说中的神仙。 7. 琼筵:用美玉制成的席子。这里指宴会用的酒席。 赏析
代柬答伍国开 不见长卿已五年,那能半日不相怜。 牡丹遂补天南缺,肯写初开寄日边。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诗人何吾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不见长卿已五年”,指的是他的朋友伍国开已经五年未见,无法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常常相见,产生深厚的感情。第二句“那能半日不相怜”则表示他们之间不能像汉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即使分隔两地也难以割舍,总是相互牵挂。第三句“牡丹遂补天南缺”
代柬答伍有开 二陆才名忆小开,层冰春动起新雷。 黄金台畔浓云护,底事君看有郭隗。 注释:回忆起过去与伍有开的交往,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春天到来的时候,冰雪融化了,新的雷电开始出现。在黄金台上,浓云环绕,似乎有保护之意,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你看到郭隗(指贤能的人)时会感到惊讶呢? 赏析:何吾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伍有开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象征
【注释】 颠毛:指白头发,这里指老来。化练丝:变白发为黑发。汝辈出头时:你们出人头地的时候。试过:指经过考验。驼岭:在陕西周至县北,传说中仙人王乔修炼成仙的地方,又称终南山。灵秀:形容山水之美。插笔丹霄:指用笔写文章,意指写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从侄复从侄明公(字仲高)赴京应举的。首句点题,次句即以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而白发苍苍,却仍保持着奋发有为的精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