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1句:画栋雕梁旧送迎,乌衣巷口与谁争。 - 注释:描述的是古代豪华建筑和街道的景象,"送迎"指的是贵族间的社交往来,而"乌衣巷"则是南京的一个古老街区。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古都的繁华景象,通过对比过去(旧时)的贵族交往和现代(新王谢)的社会变迁,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第2句:寻常百姓新王谢,紫燕何知是世情。 - 注释:这里的“王谢”代指权贵阶层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雁:此处指使者或信使。衡阳:古地名,在今湖南,是古代南行必经之地。复归:归来。嗷嗷:哀鸣之声。帛书:用丝绸织成的书信。曾否传苏武:是否将苏武的书信传到了北方?苏武:字君迁,西汉人,汉武帝时为使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后牧羊北海,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塞外:指北方边塞一带。于今使节稀:现在北方边塞一带的使者很少。 【赏析】 《感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遗事何因化杜鹃: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感慨,即某些事情或人物的命运为何会与杜鹃鸟如此相似?杜鹃鸟常常被视为悲鸣的象征,这里也许是在说某种事物或事件的结局与杜鹃鸟的哀鸣相仿。 2. 春风到此也相煎:春风在这里被赋予了某种“无情”的意味,仿佛它的到来就像是在无情地折磨或煎熬着那些原本可以自由飞翔的鸟儿。这里的“煎”字
注释: 石磴悬崖苦竹根,春风为爱长儿孙。 石台阶陡峭如悬崖上的竹子根部,春风偏爱我那长寿的后代。 琅玕百尺凌空上,归赋南山尽主恩。 翡翠玉树高耸入云,归去后我要向南山的主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得知李豫被召回长安后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石磴、苦竹、春风、翠绿的竹林、翡翠玉树等自然景观拟人化,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主人的忠诚与热爱
以下是对《读史五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乍支霜月照琵琶:“乍”,忽然;“支”,撑起来;“霜月”,即初秋时节的霜白月光。整句意为,突然之间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琵琶,给人以清冷之感。 - 拨断冰弦起暮笳:“拨断”,拨动至断裂;“冰弦”,指古琴上的弦,因其透明如冰而得名;“暮笳”,指傍晚吹奏的笳乐。这句描绘了一种在寒冷夜晚
诗句原文: 一帘秋色送荆门,暮雨翻销郢客魂。 旧国岧峣名下士,阳春白雪许谁论。 注释解释: - 一帘秋色送荆门:这里“一帘秋色”象征着深秋的景色,给人以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感觉。通过“送荆门”,诗人表达了对远行的不舍和旅途的孤寂。 - 暮雨翻销郢客魂:郢客,指的是屈原,这里指代那些因政治原因而流亡的士人。“暮雨”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翻销”则暗示着雨水的洗涤,使得内心的痛苦或失落感更加强烈
何吾驺的《读史五首·其一》是一首表达了对西汉时期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历史英雄功过是非评价的诗句。以下是诗句原文及注释: - 原文: 西汉文章尽剧秦,世风到此又安论。 中兴满绘功臣像,谁为严陵写钓纶。 - 译文: 西汉时期的文风已经衰败,如同战国末年的秦国一样不堪一击,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在汉朝的盛世之中,人们又开始讨论起前朝的得失,仿佛回到了那个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 - 赏析:
【注释】 短篱:矮小的竹篱。腐草:腐烂的草木。化流萤:化为流萤。夕阳:夕阳西下。渔灯:渔船上悬挂的灯光。向明心一点:向明亮的方向点一点,即指在日落前点燃灯火。 译文: 矮小的竹篱边,腐烂的草木化作了流萤,流萤的光闪烁着像在自我炫耀。我并没有在明亮的方向点一点,夕阳之下哪里有渔船上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以“萤”为中心意象展开描写。首句写“短篱”,是说诗人身处简陋的环境中;次句写“腐草”
【注释】 精卫: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女儿,名女娃。她不忍父亲被东海的鳖(一种水生动物)所食,便投身江中化为一只小鸟,每天飞到西山去衔来树枝、小草、石头,投入江里,以填平东海。后来,人们就用“精卫衔石”表示报仇雪恨。 炼石:指传说中的西王母用仙丹炼成的长生不死者。 沧海:大海。 门外:指海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精卫鸟衔木塞海,表现了精卫鸟的不屈的精神;第三句写精卫鸟的坚毅
注释:一往穿云入汉游,长风吹断送沧洲。 谁传华表千年恨,鳷鹊无情不共愁。 翻译:我一往直前穿云过河到汉中游玩,长风把我吹断在苍梧州。 谁传华表千年的怨恨?鳷鹊无情不与我共忧。 赏析: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和奔放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长风吹断送沧洲”形象地描绘了大风吹断长江的情景,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