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夜静春林怨杜鹃 声声啼入介山烟 不知望帝归何日 肠断相随十九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杜鹃鸟在寂静的森林中啼叫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传说和往事的感慨。 译文与注释 夜深人静之时,春日的林间似乎充满了哀愁,那一声声杜鹃啼鸣,仿佛直入云霄。我不禁想起,那传说中的望帝,他究竟何时才能回到他的故乡呢?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和他相依为命,已经度过了十九个春秋。 赏析:
注释: - 坐破蒲团慧自生,雪窗何处问袁宏。 蒲团:指和尚打坐用的草垫子。蒲团上坐着可以悟道,也可以打坐参禅。 慧自生:指悟到道理后,心中自有智慧。 雪窗:指冬日的窗户。 袁宏:指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文学家袁宏。 - 欲寻花雨东风面,别有新篇佐渭城。 花雨:指春天的花雨,即春雨如花。 东风面:指春风迎面吹来的景象。 渭城:指古时以西为北的方位,所以渭城的西边被称为“南”面,这里泛指西方。 新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旨,最后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首先看首句“文光百尺拥登坛”,意思是说:文采辉煌的光辉照耀着高高的祭坛。“文光”是比喻之辞,形容诗人才华出众;“百尺”是夸张之辞,形容祭坛高大。“拥”是动词,指环绕
苦雨三首 苦雨如戏,屋底黄河走,鱼龙翻海过。 诗云:“滮滮屋底走黄河,乍似鱼龙戏海过。”何吾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雨倾盆,犹如黄河之水在屋檐下奔流的景象,宛如鱼龙在水中翻腾戏耍。此句通过“走”与“戏”两词,传达出雨势之大和天气之急,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股磅礴之势。 诗又曰:“谁谓凿坯堪遁去,惊回四壁已无多。”言下之意,原本以为可以躲进屋子躲避风雨,却没想到外面的雨势如此之大
诗句解释: 1. 委质为臣不二心:指完全忠于皇帝,不背叛。 2. 当年庞德节千寻:庞德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其忠贞不二闻名。"节千寻"比喻其忠诚如千丈高山。 3. 叩头于禁今安在:指的是曹操时期,有人曾向曹操叩头请愿,但如今这些人已经不在了。"叩头"和"于禁"都是古代的官职或称谓。 4. 芳臭从前话到今:这里的“芳臭”指的是人的名声或品质,"话"是指流传下来的话或故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漫句:随意吟成的诗句。野草、寒螀(jiān):野草,泛指野外的草木,寒蝉,即寒鸣的蝉,这里借指秋夜。客:客人。愁心:忧愁的心思。江天:指江边的天空。芦沙:芦苇沙洲。一碧:一色绿。孤雁:孤雁南飞,古人常用它来比喻思乡之人。闲情:闲适的心情。不记年:不记得是什么时候。 【赏析】 《漫句》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句写诗人在野草丛中与寒螀伴卧,愁怀满怀。次句写诗人眺望江边天空,愁思满怀。三
【注释】 寄亦非上人:写给亦非上人的诗。 南归道便南:指归心向南方。 一指与谁参:用“一指”比喻佛经,“与谁参”即问谁能参透其中奥妙。 等闲祸水三千劫:佛教语,指烦恼像洪水泛滥一样。 都扣真人火一龛:指一切烦恼皆在佛火一龛中焚烧。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归心向南方,但是又觉得难以参悟佛经的深奥。而佛经中的种种烦恼,又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现。所以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参透佛经的奥妙。
```plaintext何意探梅信步来,珊瑚压玉并头开。 秋来瘦影怜相似,乍挹花心怯举杯。 ``` 译文: 何意探梅轻信步,珊瑚与玉共辉映,春意盎然。 秋末瘦影惹人怜,初拈梅花心微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病愈后前往凤山园赏梅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傲骨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何意探梅信步来”,诗人以“何意探梅”引出主题,表现出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感情以及诗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等。同时,通过反复阅读和对比,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就能得出答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大风雨赋示诸生并儿侄三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己卯年(公元1089年)八月十五日夜晚因大风雨而写的。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起兴之语,诗人先写自己看到院子里的梧桐树被风雨打掉几片叶子
【注释】 经年:一整年。结构荫高槐,一雨清斋化劫灰:一年中阴雨不断,整年不晴,高高的槐树被雨打得只剩下了枯枝,就像一场大劫难过后,一切都化为灰烬。 欲向鸣蛙留半部,满床诗草送风雷:我想把那些还没有完全写完的作品留给蛙声,希望它们在风雷中继续完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风雨的诗。诗人以槐树、蛙鸣、诗稿为意象,通过写一年的风雨和对未完作品的期待,表达了自己对风雨中坚持创作、不惧困难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