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露槐霜漱桂枝,广寒如洗澹妆眉。
雷声也似儿声细,都谓蛟龙得雨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感情以及诗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等。同时,通过反复阅读和对比,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就能得出答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大风雨赋示诸生并儿侄三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己卯年(公元1089年)八月十五日夜晚因大风雨而写的。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起兴之语,诗人先写自己看到院子里的梧桐树被风雨打掉几片叶子,接着写院子里的槐树枝头的露珠被风吹落。第二句写院子里的桂花树也被打落了树叶,第三句写庭院里的广寒宫也被打落了几片霜白的树叶。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风雨中庭院图,其中,“梧”指梧桐树;“露”、“槐”,指院子里的树木;“桂枝”,指桂花树。全诗以风雨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对风雨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风雨的感慨之情。最后两句“都谓蛟龙得雨时”是说,大家都认为此时正是蛟龙得到雨水滋润的时候。这里的“儿声细”,指的是风声,诗人用拟人手法将风比作了小孩的声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势之大。“蛟龙”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蛟龙,此处泛指风雨。“都谓”的意思是都说,“蛟龙”指风雨。

【答案】

①己卯八月十五夜大风雨,作者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大风歌》,来勉励学子们刻苦学习。②起句写庭院景象。庭院里,梧桐、槐树、桂树都被风雨打得掉了叶子,显得萧索凄凉。③中间写自己观感。作者看到这些景象,不禁感慨万千,觉得风雨无情。④尾联点明主题。作者借景抒怀,希望学子们能像神话传说中的蛟龙一样获得雨露滋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