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注释: 长安尘:指尘土飞扬,形容尘土飞扬。 微微不觉入人衣:不知不觉间灰尘飘进了衣服里。 广陌俄惊面目非:突然之间,看到自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似傍大官骑转合:好像是身旁有骑着高头大马的人经过。 宁因高纛拂来稀:也许是因为高高的军旗拂过了。 生憎总自生怜起:我讨厌总是让人感到可怜。 欲别还愁欲见微:想要分别又担心再见时会变得憔悴。 莫讶纷纷同度劫:不要惊讶我们都是一同经历这劫难。 临风无恙是恩晖
初冬李小湾姜箴胜罗萸江三宗伯姚孟长宫庶王季重国子集马园同赋得江字 联镳清夜乐无双,罄解腰间佐玉缸。 兴剧未应输北海,情深宁俟激西江。 霜疏孤柳还低阁,月隐寒钟乍满窗。 上客尽醒容潦倒,当歌欲泛五湖艭。 注释:我们骑马同行在宁静的夜晚,只有“江”字可以形容我们的心境。兴致高昂时,我们不会被比下去,就像北海的壮志凌云;而感情深厚时,我们也不需要等待到西江的波涛汹涌。寒冷的秋霜让孤独的柳树显得更加凄凉
【注释】 1. 才子新袍——指御史的官服。獬豸文,指御史的印章,因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动物。 2. 著将名姓肃朝氛——意谓将御史的名字写在文书上,以便朝廷肃清奸邪之气。 3. 一封借沐三江水,匹马贪看五老云——意谓一封公文借以沐浴三江的水,一匹骏马急于观看五老山的云彩。 4. 在握灵蛇明夏火,出群孤翮入秋雯——形容御史手执笔杆,象征着如灵蛇一样的智慧;而御史的孤高自傲,则如同秋天的风,扫过万物
【注释】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李伯襄陈集生崔芝林:李、陈、崔三位好友的诗作。守岁:守岁是旧时风俗,除夕夜全家团聚,不眠相守至天明,谓之“守岁”。拈:执持、执拿。银烛:指蜡烛。朝天紫陌:指京城通往皇宫的大道。紫陌,指皇帝的车驾所经之路。四平声:指押韵。长安门巷:指长安城的街巷。鼓阗阗:形容锣鼓喧天。催我渐看称老大:催促我渐渐老去。凭君无计问神仙:请君不要问我如何成仙得道。 凤池:即凤凰池
诗句解读及翻译 1. 龙飞九五应昌期,旷世明良有所思。 - “龙飞”比喻皇帝的权威或地位如同腾飞的龙,“九五”通常指代帝王之位,这里可能暗喻皇帝的尊贵与天命。 - “应昌期”意指应承或成就大业的时期,“旷世明良”形容杰出的人材,这里指刘青岳太史作为一位贤才,被委以重任。 2. 口代天言迥禁苑,身将皇极履边陲。 - “口代天言”指的是用言语来表达上天的意志
除夕李伯襄陈集生崔芝林过余守岁拈银烛朝天紫陌长用四平声 十年铅椠共词场,别后风烟各渺茫。 南海聚星占百里,圣朝开泰首三阳。 鸣珂待奏贤臣颂,刻漏先传侍史香。 葱郁斗间雄气满,不妨灯下引杯长。 注释: - 十年铅椠共词场:十年间,我们共同在书房里撰写诗词。铅椠是古代书写的工具,这里指代笔墨纸砚。词场指的是文人聚集的地方,即诗词创作的场所。 - 别后风烟各渺茫:分别之后,各自在远方的风和烟中
【诗句】 步韵答少司空张元中座主 老臣忧国岂求怜,闭户经时独黯然。 欲乞闲身三亩宅,曾叨廉吏大官筵。 于人何意同公瑾,过客无心访仲连。 积雪门深留命酒,还从函丈贶高篇。 【译文】 在这座府邸里,我只是一个年迈的臣子,为国家担忧,难道会去求得你的怜悯吗?我独自关上门,经过长时间,心情是忧郁的。 我希望能得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那就是三亩大的宅院,我曾有幸在那个大官的宴会上受到款待。
《戏赠伍长卿及其从弟桢卿》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朝的何吾驺创作。全诗如下: 君家鸿藻擅清词,群从谁教和竹枝。 风悄疏棂寒促膝,霜残红叶夜弹棋。 却疑灵运池塘梦,还似高唐暮雨时。 伐木诗成应自好,故人秋月枉相期。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含义、风格、技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与影响,并给出赏析: 1. 诗句解释: - “君家鸿藻擅清词”:指伍长卿家有着杰出的文学才能,擅长创作清新脱俗的诗词。 -
【诗句注释】 河光:指黄河的流水。寒影:指河水的寒光。生新:产生新的意象。更傍:更加靠近。今宵:今夜。酌:斟酒。故人:老朋友。居木石:像树木和石头一样静坐或隐居。望来宁复辨金银:看它分辨不出金子与银子。异时:异日,即将来。踪迹(zhuī jié):行踪,足迹,这里指生活道路。吾:我。懒:懈怠,不勤快。知交:朋友。十千酤(guī)酒:买一千文钱的好酒,“酤”是卖的意思。卒岁:度完一年。敝衣
【解析】 本首诗的注释为: ①除夕、李伯襄:都是指诗人除夕之夜。陈集生:指陈子龙,明末著名文学家和抗清志士。崔芝林:指崔纬,明末著名文学家。过余:作者在除夕之夜拜访友人。守岁: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一起,通宵达旦地欢聚畅谈以尽兴。拈银烛:即手持银烛。朝天紫陌:即朝天的紫路。紫路是京城长安城的东西大街,用来形容京城的道路。四平声:指四声调。这里是指押韵。 ②今夕何夕:今夜是什么日子?漏迢迢:指夜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