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贞
诗句输出: 凤凰山下雪初消,衰草寒烟共寂寥。 译文: 凤凰山的雪刚刚融化,周围是枯萎的草地和弥漫的烟雾,显得格外寂静。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凤凰山景色。"凤凰山"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座著名的山峰。诗中的“雪初消”指的是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而“衰草寒烟”则形容了寒冷的天气下,草木凋零的景象。“共寂寥”表达了一种孤独和空旷的感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赏析:
【注释】 乔木:指松树。 阴阴:树木茂盛的样子。 留侯:即张良,汉初的开国功臣。 碧苔:青绿色的苔藓。 篱下犬眠红杏阴:形容庭院中的景色,绿草如茵,红杏盛开,犬卧其间。 贾谊策:指贾谊的治国谋略。 陶潜琴:指陶渊明的琴曲。 山灵:对山林之神的称呼。 双南金:指两枚黄金。 【译文】 松树密密匝匝郁郁葱葱,张良百代传为楷模。 台阶前鹤在啄食碧苔色,篱笆下狗儿安歇在红杏树荫。 大半生不曾使用贾谊的策略
【解析】 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默写,主要考核名句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杜陵”、“虔”、“恶况”、“倚”。同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杜陵苦寒不归去,绝域相知有郑虔。 送穷但喜富有酒,为客莫笑寒无毡。 恶况闲愁倚衷曲,长歌短咏盈花笺。 几时相约月露下,大醉起舞东风前
诗句原文: 路入仙源万绿堆,重重楼阁倚山开。 神仙与我如相约,报道仙槎八月回。 译文: 我步入了仙境般的绿色海洋,那里有层层叠叠的高楼和阁楼,它们依山而建,风景如画。 这里似乎与神仙有着某种神秘的约定,仿佛他们一直在等待我去探索这片神秘之地。 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仙槎,据说它会在八月回到此地,带回一段段令人神往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以“路入仙源万绿堆,重重楼阁倚山开”开篇
紫翠重重一径开,虎头城外访天台。 五仙排闼呈休徵,怕有仙人骑鹤来。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紫翠重重一径开”: - 意象:“紫翠重重”指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色彩,通常用以形容山峦叠嶂、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紫翠”不仅描绘了山林的色彩,还可能隐喻着神秘或古老的氛围。 - “一径开”:意味着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暗示着探索和未知的可能性。这个描述为接下来的探访活动设定了场景和期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至南华寺观衣钵锡杖双履六祖金锁骨金阑袈裟贝叶经等物暮泊溪口 译文:来到南华寺观看衣钵、锡杖、双履等物品,还有六祖的金锁骨、金阑袈裟、贝叶经等。傍晚在溪边停靠。 注释:衣钵,佛教指僧人修行时所穿的衣物和法器。锡杖,僧人行走时所用的手拄之物,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双履,两双鞋子,代表佛门中人行走自如,没有烦恼。六祖
【解析】 此题为诗歌内容理解题。作答时,先解释全诗的意思,再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手法。 本诗为作者过丁家桥时偶见梅花,即兴而作,抒发自己与梅结下的深厚友谊及重聚的欣慰之情。首联“疏懒十年情”是说与君之友情淡薄已久,但今日一见,便觉得这十年来的疏懒都是多余的;颔联“梦入罗浮路几程”暗用苏轼《惠州一绝》中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罗浮山下梅花树。树头花落未成雪,山头人归始到门。”的诗意
诗句原文: 几家茅屋楚江皋,遗庙丹青俯碧涛。 惆怅独醒人已远,空馀哀怨寄离骚。 翻译解释: 几家简陋的茅草屋坐落在楚江之畔,古老的祠堂前,丹青画作映照着碧波荡漾的江水。 我独自清醒的人已经远去,只剩下哀怨之情寄托在《离骚》中。 关键词注释: - “几家茅屋”:描述了诗人所见的简朴住所和所处的环境。 - “楚江皋”:指代地理位置,楚江,古代长江之一,皋,即山丘或高地。 - “遗庙丹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内容,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找出其中使用的典故或关键词,结合注释进行解读和赏析;最后总结全诗,得出自己对于整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题干:宿太平观①直入仙源路已荒②四山松竹郁苍苍③断碑遗迹烟霞老④犹带开元雨露香。 译文:径直进入仙境的路已经荒芜破败,四座山头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松竹。残损的石碑遗迹被烟霞笼罩
【注释】 归宗寺:在今安徽宣城县。羲之:即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洗砚池:相传是王羲之用来洗笔的水池,在归宗寺前山崖上。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归宗寺时所写。首联写自己游览名胜而留连忘返的情景。第二联写诗人在金轮峰上观赏夕阳,第三联写诗人在洗砚池边观赏美景,第四联写诗人将余晖带在身边。 全诗以“白苎衣”、“馀光”作结,意蕴丰富。“馀光”一词,既指夕阳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