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翰谟
悄悄羁怀烛影纤,更听诗令戒申严。 悄悄:形容寂静无声。羁怀:思乡之情。烛影:蜡烛的影子。纤:纤细。 更听诗令:更替着听诗歌的吟唱声。戒申严:警戒之声更加严厉。 春风已啜醲膏粥,冬雪初消著水盐。 春风:春天的暖风。啜、醲:都指酒。膏:油脂,比喻酒。粥:稠粥,指浓茶或热汤。著:涂,沾。水盐:泛指调味品,这里借指春寒料峭时的清淡之食。 塞北征辀尘满袖,巷南门幰树捎檐。 塞北:边塞北方。征辀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主要考核诗歌的思想内容。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和黄农部尖叉韵”,“赏析”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概括。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句意思,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沧洲经济应需世”,意思是:沧海洲上的经济事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工部苍茫岂问家”,意思是:工部的诗人
郑翰谟是清代诗人,字观海,朝鲜人,曾在光绪十八年充任贡使。下面将详细介绍郑翰谟: 1. 基本信息:郑翰谟,字观海,朝鲜籍,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历史变革和动荡,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郑翰谟的生平经历,尤其是他在清朝末年作为贡使的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文学贡献:郑翰谟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例如《和黄农部尖叉韵》中,通过对塞北风光的描绘
郑翰谟是清代诗人,字观海,朝鲜人,曾在光绪十八年充任贡使。下面将详细介绍郑翰谟: 1. 基本信息:郑翰谟,字观海,朝鲜籍,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历史变革和动荡,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郑翰谟的生平经历,尤其是他在清朝末年作为贡使的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文学贡献:郑翰谟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例如《和黄农部尖叉韵》中,通过对塞北风光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