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羁怀烛影纤,更听诗令戒申严。
春风已啜醲膏粥,冬雪初消著水盐。
塞北征辀尘满袖,巷南门幰树捎檐。
巴音愧和峨洋曲,虚把瑶琴弄玉尖。
悄悄羁怀烛影纤,更听诗令戒申严。
悄悄:形容寂静无声。羁怀:思乡之情。烛影:蜡烛的影子。纤:纤细。
更听诗令:更替着听诗歌的吟唱声。戒申严:警戒之声更加严厉。
春风已啜醲膏粥,冬雪初消著水盐。
春风:春天的暖风。啜、醲:都指酒。膏:油脂,比喻酒。粥:稠粥,指浓茶或热汤。著:涂,沾。水盐:泛指调味品,这里借指春寒料峭时的清淡之食。
塞北征辀尘满袖,巷南门幰树捎檐。
塞北:边塞北方。征辀:出征时的车驾,这里代指诗人本人。尘满袖:战马踏起的尘土布满了衣袖。巷南门:指洛阳城东的“东明门”,是洛阳的重要城门之一。幰(xiǎn):车上覆盖物,这里指车幔。树捎檐:树枝拂过屋檐。
巴音愧和峨洋曲,虚把瑶琴弄玉尖。
巴音:指《巴人辞》,一种乐曲。愧和:惭愧地演奏《巴人辞》。峨洋曲:指《峨山洋曲》。虚把:空自拿取,徒然。瑶琴:用美玉雕刻的琴,指《瑶台调》。弄玉尖:弹奏琴弦的声音如同玉尖一般清脆悦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到边远之地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远之地的荒凉景象和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的开头两句“悄悄羁怀烛影纤,更听诗令戒申严”描绘了诗人在边远之地的寂静夜晚中,听着诗歌的吟唱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这里的“悄悄”一词,既表现了环境的安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更听诗令”则表明,在这种寂静的环境中,诗歌成为了诗人唯一的陪伴。
“春风已啜醲膏粥,冬雪初消著水盐”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边远之地的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这里的“春风”、“冬雪”都是边远之地常见的自然景象,而“啜醲膏粥”、“著水盐”则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冬日的寒冷,展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不同感受。
“塞北征辀尘满袖,巷南门幰树捎檐”两句,诗人又转向了边远之地的社会生活。这里的“塞北”、“巷南门”都是边远之地的具体地点,而“征辀”、“树捎檐”则分别代表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日常生活的景象,展现了边远之地的复杂社会环境。
“巴音愧和峨洋曲,虚把瑶琴弄玉尖”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巴音”、“峨洋曲”都是边远之地特有的音乐形式,而“愧和”、“虚把”则分别表示了自己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愧疚感和无力回天的心情。同时,“瑶琴弄玉尖”则描绘了自己弹奏瑶琴的场景,虽然声音清脆悦耳,但却无法传达自己内心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远之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