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士奇创作的《送尹蓂阶》。下面是逐句翻译: 粤西乱后怀平乐太守尹蓂阶同年,你本是卧病在床的人。我乘着《相如传》的东风,扬帆远航。 越江湖浩渺无边,经过的乡县迢递遥远。我们分符任职,天边各自思念留恋。其中有尹生,才名冠于吴甸。 他心怀坦白如同白日,目光炯炯有神像紫瞳闪烁。受命守昭州,魑魅般狡猾邪恶之徒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饮水思其毒害,官署厨房没有剩饭残羹。藩镇善于督责
枣枣曲 井梧未落枣欲黄,秋风来早吹妾裳。 注释: 枣树的叶子已经泛黄,说明天气转凉了,秋风也来了。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枣树的叶子已经泛黄,秋风也来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含情剥枣寄远方,绵绵重叠千回肠。 注释: 诗人把枣剥下来,放在心里默默思念远方的人,这种情感深深地折磨着诗人的心。赏析: 诗人用“剥枣”这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
【解析】 “宿少林寺”“夕阳半岭照松关”是全诗的首句。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僧人)。“初地幽栖少室山”承接上句“宿少林寺”,点明所居之地,为下句的“松关”作铺垫。“僧磬自鸣林鸟静,天风不动石萝闲”写景。第二句承上,“松关”“松关”即寺庙,“松”是佛教徒常念的经文,“松门”指寺庙的门,诗人宿在寺里,所以此处应是寺庙。“僧磬自鸣”是寺庙中常有的乐器,“林鸟”指寺庙周围的树林里的鸟儿
星峰亭作 在雨后的山中,触景生情。 登上高峰,展露清晨的晴朗天空。 站在高亭上,面对着起伏不平的山岗,看着涨满水的山坡。 左边有象征羲和的神车,右边有象征着天姥仙子的衣袖。 白云仿佛连成一片,就像有根蒂一样。 秋天的草地犹如春天的花,山鬼善于凝视。 秦始皇挖坑时留下的痕迹,谢客在此休息过。 能容纳万古之情,观赏四山之间
《书西山丁道人壁》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题画诗。此诗写诗人在友人丁山豆家所见到的景象,以及主人热情款待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山豆花开野菊秋,隔林茅屋是丹丘。”写诗人在友人丁山豆家所见之景。“山豆花开野菊秋”,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生气的山野景色,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片繁花似锦的花海。“隔林茅屋是丹丘”,则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之感。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
【注释】: 山行:在山路上行进。 野寺:乡村的寺庙。 分晴树:阳光照耀着树林,把树林分成了两半,一半明亮,一半阴暗。 山亭:指山上的亭子。 过晚霞:经过夕阳西下时出现的晚霞。 春深:春天已经过去了,这里指初春或晚春。 无客到:没有客人来访。 落松花:松树上飘落下来的松针。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行景致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野寺”、“山亭”和“落松花”等景物,表现出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
注释: 三十六湾湘阴:指的是湘水在流经湖南省时,形成了很多弯弯曲曲的地方。 湘水行来转楫频:湘水的流速很快,船行至此,必须频繁调整船桨。 回波荡漾送残春:湘水中的水波荡漾,好像是要送走春天。 低头错认乡园水:我低头看去,却误以为是家乡的河水。 欲唤青莎渡口人:想要呼唤渡口的人来帮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上航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三十六湾湘阴"一句
暮色中抵达西山的香城寺,怀念伯衡。此前我们相约一同游览,未能如愿。 山壁苍翠高远,山峰突兀挺拔;登上石阶和攀援藤蔓,一条小路直达寺院。 有几间茅草屋坐落在松树下面,十里山程在潺潺流水声中前行。 天边宫殿阁阁环抱峰峦,日落时分红霞映照半岭山梁。 正是登高赏景的最佳时节,故人远隔江东难相见。 注释 1. 暮抵西山香城寺:傍晚到达西山的香城寺。 2. 怀伯衡:怀念好友伯衡。 3. 先:先前、之前。
诗句:好客平生酒不空,高歌零落痛无穷。 译文:我好客的本性一生未曾改变,但饮酒却从不空着,因为高歌之后总会有无尽的伤痛。 关键词:好客、酒、高歌、伤痛、西川、东海、国士、多难后、离人、九原中、张堪、妻子、巢卵、虎豹丛。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的“好客平生酒不空”展现了其豪爽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而“高歌零落痛无穷”则表达了在欢歌背后所隐藏的无尽哀伤和孤独
【注释】 1. 至南旺:到达南旺。即南丰。南丰在江西东北部,是赣江下游的支流抚河汇合处,有“水口”之称。 2. 客倦南来路:诗人从北方来到南方,旅途劳顿。 3. 河分向北流:指抚河向东流入赣江。 4. 明朝望乡泪:第二天早晨又要去远游他乡,所以感到悲伤,眼泪流到江头也止不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正年间,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广东,路过江西南丰时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