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机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感怀 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注释与赏析: - 草色青青忽自怜:这句表达了看到春天草木生长,心中涌起一种自我怜悯的情感,可能因为春天的生机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易逝。青,常用来形容草的颜色,给人一种新鲜、生机勃勃的感觉。怜,指怜悯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可能是由于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 浮生如梦亦如烟
细雨斜风冷画屏,西堂月落梦初醒。 女儿言语输鹦鹉,兄弟情怀感鹡鸰。 远信有时恁客报,书声何日隔花听。 吴绵买就无人寄,肠断秋山日暮青。 注释 - 细雨斜风:形容天气微冷,细雨飘摇,斜风吹拂的感觉。 - 西堂月落:指的是傍晚时分月亮落下的情景。 - 梦初醒:表示从梦中醒来,可能是夜晚的某种情境或回忆。 - 女儿言语:这里可能是指女子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像是鹦鹉一样尖细、悦耳。 - 鹦鹉:一种鸟类
解析 第一句 - 关键词:修眉云髻、态愔愔 - 注释: 描述陶姬的外貌特征和她的状态。"修眉云髻"指的是她有美丽的眉毛和发髻,而"态愔愔"则描绘了她的温柔和安静的神态。 - 赏析: 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陶姬的美貌与优雅,以及她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二句 - 关键词:欲返香魂路莫寻 - 注释: 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死亡的恐惧和不愿面对现实的态度。 -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秋深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 关键词解释:秋深指的是秋天的深秋时节,霜气重说明天气已开始转凉,到了初冬。孤雁最先鸣表示在这肃杀的季节中,孤独的大雁率先发出叫声。 - 译文与注释:在深秋时节,霜气渐浓,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白霜,大雁们开始了它们一年中最长的飞行,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但其中最年长的一只,会比其他大雁先行鸣叫,显得格外凄凉和孤独。 2. 响入空闺静,心怜永夜清。
【注释】 二月:农历二月。春愁:因春天到来而引起的忧愁。寄声:向燕子传递消息或声音。双飞燕:指梁上燕子双双飞翔。海棠梢:海棠树的嫩芽尖儿(即花苞)。旧巢:旧有的小窝。啄香泥:用嘴啄取香炉里烧剩的香灰,补缀小窝。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春景象和抒发伤春情怀的诗。首句点明“早春”,次句点明“二月”节气,“二月”是“清明”时节。“柳最娇”,是说柳枝特别细柔、婀娜多姿。“春痕红到海棠梢”
【注释】: 蘋、蘩:两种古代蔬菜,这里指代妹妹。 西湖花鸟:西湖美景。 同怀姊妹:同病相怜的姐妹。 怜:爱怜。 卿:对别人的敬称,这里指你。 珍重:爱惜,重视。 初离膝下时:刚刚离开父母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妹妹即将离别时的深深思念。首句“此去蘋蘩慎所司”,意为妹妹这次离开要小心行事,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影响了大局。次句“西湖花鸟莫相思”
注释:水榭风灯照亮了廿四桥,月夜乘鸾吹箫好不快活。双鲤鱼切记勤传递消息,别辜负了春江一夜的潮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云扶妹回扬州时作此诗相赠。前两句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以水榭、风灯、廿四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而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妹妹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注释: 送云扶妹归扬州:送别云扶妹妹,让她回扬州。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当时属于扬州路。大梳裹、新髻,指云扶的发型。琼花,即茉莉花,一种香料植物。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诗。首句写妹之才艺,次句写妹之名声,三句写妹之美貌。全诗语言清新,形象生动
【注释】 江城:指送别之地。 扶妹归扬州:即“送云扶妹归扬”,指送妹妹回扬州。 木兰船:用木兰木制成的船。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李益,唐代诗人。此诗写春日送别之景。首句写江城落花满径、烟笼水榭;次句写二月送别、依依不舍之情;三句写一路行舟,暖风拂面;末句写春风中传来的琵琶声,使人陶醉。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清新优美,是一首送别佳作
【注释】: 归梦隔扬州:扬州,古代城市名,今属江苏省。此诗一作“梦游”,是说诗人梦见自己回到扬州,但醒来时却觉得离得很远。 空庭雨不休:庭院中的雨没有停止的意思。 女娇:指女子娇美。 乞果:讨要水果。 婢小懒梳头:婢女懒得梳理头发。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归梦隔扬州”写主人公在梦中回到了扬州,“空庭雨不休”写扬州的庭院里雨下个不停。第二句“女娇频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