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麟
上峡 连山筑长围,众水含积怒。 译文:连绵的山峰像一道长墙般围绕着峡谷,众水汹涌澎湃。 注释:连山:连绵的山峰;筑长围:像一道长墙般环绕;众水:众多的水流;含积怒:汹涌澎湃。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峡谷的自然风貌,山峰连绵不断,众水汹涌澎湃,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无地恣披猖,勉强循轨度。 纡折千百回,其意在东注。 砉然门户开,并力尽一赴。 万马横空来,惊愤不反顾。 译文:没有地方可以肆意奔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石》。全诗描绘了新滩的险峻景象,表达了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的感受。 首句“江从归峡来,万派争一窭”,描述了江水从峡谷中流来,众多的支流争相争夺狭窄的地方。这里的“归峡”可能指的是三峡之一的瞿塘峡,而“万派争一窭”则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汹涌澎湃。 第二句“横石亘其前,直下泻悬溜”,进一步描绘了新滩的地形特点,横卧的巨石和奔涌的水流形成一幅壮观的景象
夜枕 那得无拘束,行空马脱羁。 老翻家事累,愁只客心知。 孤馆春寒里,虚窗月堕时。 不眠怀往昔,双鬓暗成丝。 译文: 夜晚躺在床上,怎能没有束缚呢?我就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马摆脱了缰绳一样,无法自拔。岁月让我变得疲惫,家中的事情总是让我感到压力,使我忧愁不已。我独自一人住在孤寂的旅馆中,感受着春天的寒冷和夜晚的寂静。我在床上辗转难眠,心中怀念着过去的时光,不知不觉间两鬓已经斑白。 注释: 1.
注释: 白燕:燕子,常在春日飞临。 生成毛羽自光辉,泥垒栖身愿已违。 羽毛生成自有光彩,泥垒筑巢的心愿已经违背。 裁破素波刚试剪,舞残红雨不沾衣。 裁剪白色的波浪刚试着剪裁,舞动着红色雨点却不沾湿衣裳。 空梁月冷无人见,故国云深有梦归。 空荡的屋梁上月光清冷,没有人看见,故国遥远云雾重重,我常常做着回家的梦。 满眼春埃遮日起,琼楼虽好莫轻飞。 满眼都是春日的尘埃遮挡了日光
解析: 华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审美追求。 译文: 登上南山道,华表何巍巍,昔日鸟集自言丁令威,一去三千年,城郭非昔观,仙人化乌冢骨悲。 赏析: 这首诗以华表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面。诗人首先登上南山道,华表矗立在那里,显得庄重而威严。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有鸟飞来栖息在华表中,自称是仙人丁令威。然而,自从那一次飞翔之后
驷马桥 辞赋凌云绝代无,汉家才子说相如。 高车驷马须臾事,一纸长留《封禅书》。 【注释】 ①“辞赋凌云”:指辞赋的文笔高超,气势磅礴,如云直上。②汉家:指汉武帝。③《封禅书》:指司马迁撰写的有关汉武帝封禅泰山的著作。④“高车驷马”:指汉武帝时期,天子出行用高车驷马,形容皇帝的威仪盛大。⑤“须臾事”:指汉武帝在位期间,封禅泰山的活动只有短短几年时间。⑥“《封禅书》”:《史记·封禅书》
诗句释义: 1. "每步高逾尺": 形容山势险峻。"逾"是超过,"尺"是长度单位。 2. "凌空石磴盘": 描述山上的石头像台阶一样,在高空中盘旋。"凌空"指高处,"石磴"指的是石制的台阶。 3. "百回才半上": 形容攀登山路的艰难,需要走上百次才能到达一半的高度。"百回"表示次数,"才半上"表示距离只有一半的距离。 4. "二月有余寒": 指冬天的时候,山里仍然很冷,有寒冷的感觉
诗句释义: 1. 未得瞻遗像,空怀窦子明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未能见到故人的遗像,心中怀念故人的名号“窦子明”。 2. 斧劖双壁断,绳度一僧轻 - 描述了一种景象或动作,可能是指用斧凿劈开两堵墙,或者使用绳索测量一个僧人的重量。 3. 泉石甘终隐,金丹竟可成 - 这两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泉水和石头的环境中终其一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而追求长生不老的金丹也有望实现。 4. 何当饵芝术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 两阁:指两层楼阁。 一磬:指佛寺中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钟,击之则声如磬。 空籁:指空旷清幽的境界。籁,指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 虚窗:半开半闭的窗户。 峰高先得日:山峰高耸,首先看到太阳。 烟重欲成云:云雾浓密,快要形成云团。 客念寂无着:诗人心中寂寞,没有依靠。 鸟声间更闻:鸟儿鸣叫的声音时有时无。 瑶草:一种草名。 静坐有余芬:静静地坐着,香气四溢。 【赏析】
步上南山道,华表何巍巍。 昔有鸟来集,自云丁令威。 一去三千年,至今不更归。 人民固屡易,城郭亦已非。 仙人且化乌,冢骨何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