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重五节,记得在嘉兴。也共朱郎湖上饮,菖蒲花底醉难胜。别后见何曾。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重阳节(即端午节后的第五天)的节日里,回忆起与一位名叫朱郎的朋友在湖上共饮的情景,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朱郎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那段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之间情感距离的感受。 注释: - 重五节:指农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
【注释】 五日:指端午节。 重五节:即端午,农历五月初三。 南徐:今江苏南京市,古时称南都,故称南京为南徐。 红板闸:即红板桥,在秦淮河上。 翠花磁:绿花瓷。 贮黄鱼:将鱼贮存于青花瓷中。 踏浪:乘船在水上行走。 【赏析】 此诗是作者重游旧地时,追忆过去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重五节”,点出节日名称。第二句“记得在南徐”
【注释】 商邱: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杂咏:泛指即景而发的诗篇。 坐上一尊桑落酒,门前千亩牡丹花:喝下一杯桑叶做的酒,门前有千亩盛开的牡丹花。 踞坐拨筝琶:坐着弹筝琵琶。 【赏析】 《望江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春日游赏商邱的所见所感;下片抒写宴饮时的闲情逸致。全词语言清新,风格明快,富有民歌色彩。 这首《望江南》,写的是作者在春天到访商邱时的情景。“坐上一尊桑落酒”一句
【注释】: 1. 宛城五日追次旧游漫成十首:这是作者于公元943年(后周广顺三年)端午节在宛城时,追忆旧游而作的组诗。 2. 重五节:指重阳节。重阳为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重阳。 3. 记得在如皋:在如皋的时候。如皋县,今属江苏。 4. 小展簟纹融似水:轻轻展开竹席,竹席上的花纹就像水一样流动。 5. 杨枝低唱紫云箫:杨柳树枝低垂着,好像吹奏着紫云般的箫声。 6. 回首路迢迢
望江南·其一 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 最忆小三吾,春色水绘园中亭 隔水红墙春冉冉,拍波绿箬雨苏苏 隐几一愁无,旧游十首情深浓 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望江南·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旧友和往昔生活的回忆。诗中提到“小三吾”,这是水绘园中的一个亭名,象征着诗人与这个地方深厚的情感联系。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及其上发生的美好回忆的深切怀念。 诗中“隔水红墙春冉冉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商邱地区的生活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赏析】商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这里的民风淳朴,生活简朴,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诗中的马客、枣子、鸡场等都是商邱地区的特色。 “望江南”是一个古词牌名。此首押韵,为七言律诗体。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前一句是起兴之语,后一句是主题。 第一句“商邱忆,马客似幽凉”,诗人回忆在商邱的生活
注释: 1. 重五节,指的是端午节。重五是古代对夏历五月的称谓,而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所以称为“重五”。 2. 记得在西湖,指的是诗人在重五节之前曾在西湖游玩。 3. 万马钱塘堤上戏,六桥士女镜中趋,这两句描述的是端午节时,人们在钱塘江边放风筝、骑马游春等热闹的场景,以及西湖上的游人如织、美女如云的景象。 4. 仿佛射潮无,这里的“射潮”可能是指放风筝或骑马等活动
【注释】:重五节:即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门摊:指卖食物的摊子。锦袋:一种用五彩丝线织成的袋子。榴花火:燃放烟花。 【赏析】:此诗是作者追忆在宛城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所作。首句“重五节”点明时间,次句“记得前门”,说明追忆的地点。后两句写端午佳节,人们欢度佳节的情景。 “庙市花盆笼蟋蟀,门摊锦袋养鹌鹑。”意思是说节日那天,庙里摆满了花盆,里面养着蟋蟀,街门口摆着锦袋,养着鹌鹑
【注释】: 如皋: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巢民先生:冒巢民,诗人的朋友。东皋:指诗人的住所,位于如皋。看春人:赏花的人,这里泛指诗人的朋友。夹巷(zhàn xiàng)帘栊:夹巷中的门帘。胜水:形容水流得十分清澈。碾成尘:指花被碾成粉末。嗔(chēn):恼怒。 【译文】: 在如皋怀念朋友,还记得他赏花的情景。 夹巷中空无一人,门前帘栊也显得异常清冷。后街香粉被碾成灰尘,看花的人却不曾生气。 赏析:
商邱忆,绮席笑颜酡。 这句诗描述的是在一个华丽的宴会中,有人回忆起了在商邱(今属中国河南省)的经历。商邱是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曾经去过的地方。这里的“绮席”指的是宴会上铺陈华丽的座位;“笑颜酡”则是形容人们在宴会上欢笑的样子,脸颊泛红。 脆滑韭芽黄胜靥,松圆粔籹白于罗。 接下来是第二句,描述了宴会上的一道菜——韭芽。韭芽是指韭菜的嫩芽,颜色翠绿,口感脆滑。而“黄胜靥”则形容其色泽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