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邱忆,春景浩无涯。
坐上一尊桑落酒,门前千亩牡丹花。
踞坐拨筝琶。
【注释】
商邱: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杂咏:泛指即景而发的诗篇。
坐上一尊桑落酒,门前千亩牡丹花:喝下一杯桑叶做的酒,门前有千亩盛开的牡丹花。
踞坐拨筝琶:坐着弹筝琵琶。
【赏析】
《望江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春日游赏商邱的所见所感;下片抒写宴饮时的闲情逸致。全词语言清新,风格明快,富有民歌色彩。
这首《望江南》,写的是作者在春天到访商邱时的情景。“坐上一尊桑落酒”一句,点明时间是春天。“桑落”即指桑叶制成的酒。古人认为桑叶可以解酒,所以用桑叶酿制的酒叫“桑落酒”。
“门前千亩牡丹花”,这是写商邱的春景。商邱地处豫东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因此这里的牡丹花特别茂盛,开得特别艳丽。“千亩”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只有几百亩。
“坐上一尊桑落酒,门前千亩牡丹花。”“坐”字下得极为准确,既表现了作者的悠闲自得,也暗示了他心情舒畅的原因——喝酒。“门”字更是妙笔生花,写出了诗人与牡丹花的距离,也暗示了作者与商邱的关系。“千亩”一词则进一步突出了牡丹花的繁茂。
“踞坐拨筝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坐在牡丹树下,拨动着筝琶,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来。这既是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抒发。
【译文】
商邱的景色真美啊,春光无限好。
坐在一尊桑叶酿造的酒前,门前有万亩盛放的牡丹花。
坐着弹拨筝和琵琶,享受这美丽的春光。
赏析:
《望江南·其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认为是绝妙之笔。其实,从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一名句是如何得来。首句“洛阳才子好文章”中的“洛阳”,就是现在的开封,也就是南朝时期北魏的都城。而第二句中的“北国”则是指今天的山西、陕西一带。这样,“洛阳”和“北国”,这两个地理概念就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历史背景:南朝的诗人生活在北方,却以南方的诗歌作为自己的创作典范。“洛阳才子好文章”,自然也就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当他们来到北国,看到北方的壮丽景色时,不禁感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这里所说的“北国”,显然不是指北方的广大领土,而是专指当时的北魏王朝。因为,当时北魏虽然疆域广阔,但真正称得上“四百八十寺”的地方,就只有洛阳这一个。所以,这一句话实际上是说:在北国的土地上,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的佛教寺庙,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啊!
这句话并不是说北方的佛教寺庙比南方的多。因为,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除了佛教寺庙以外,还有大量的佛塔、佛像等佛教建筑,这些都是佛教传播的产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在北国土地上,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的佛教建筑,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