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注释】 江南忆,最好是清歈:对江南的思念,最美好的回忆就是那清新悦耳的歌谣。歈,歌谣,歌声。 一曲琵琶弹贺老:用一把琵琶弹奏了一段优美的乐曲。贺老,即贺怀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 三更弦索响柔奴:在半夜时分,悠扬的弦乐声中,柔美的女声歌唱者在弹奏琵琶。 艳东吴:美丽动人的东吴女子,这里泛指美丽的女子。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八首。《望江南》组诗共有八首
江南忆,白下最堪怜。 东冶璧人新诀绝,南朝玉树旧因缘。 秋雨蒋山前。 【注释】: 1. 江南忆:泛指对江南地区的思念之情。 2. 白下:今南京市。 3. 东冶: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面。 4. 璧人:美人。 5. 南朝:指南朝梁朝。 6. 玉树:比喻高洁的人品。 7. 秋雨蒋山前:蒋山,即钟山,位于南京市西北,为南京名胜之一。 【译文】: 江南我总想怀念,最让人怜惜的是白下。
《望江南·其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写江南的风物,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句起兴,以不羡富贵来表达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不羡五侯鲭”,五侯鲭,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伍被、唐蒙等人,他们在淮南作五色饼,食之甘美如鲭,故称五侯鲭。《史记·货殖列传》载:“淮南衡山,山出云气,能致雨,巫蛊事……所积用钱帛,巨万。而淮南王者盛多,逆旅之财亦益博矣,淮南地邪?数至烦法?”此处借指江南地区
【注释】: 罨画:原指绘画,此处指风景。风流:美好、迷人。白屋:指贫居的房舍。山腰烟中市:烟雾中隐约可见的市集。红阑:红色的栏杆,这里指楼阁。漾帘钩:飘扬的帘子上的装饰物。 【赏析】: 《望江南·其一》中的“江南忆”三句,写诗人对于江南风光的向往和赞美。这几句诗是全词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它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江南的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眷恋之情。 从第一句开始
【注释】: 1. 江南忆,懊恼是西湖。 2. 秋月春花花又赵,青山绿水越连吴。 3. 往事只模糊。 【赏析】: “江南忆,懊恼是西湖”,诗人对西湖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在诗人眼中,西湖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他心中无法割舍的情感寄托。他的这种情感,既源于他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也源于他对西湖历史的感慨。 诗的第二句“秋月春花”与前一句紧密相连。这里的秋天和春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时间的痕迹
【注释】 江南:指作者居住的杭州。杂忆:指许多零散的记忆。十首,此诗为第七首。“岁暮”句:《太平御览》引《风土记》:“吴人岁暮,作鱼脍,以筒盛之,至除夕达家,故世谓之鱼脍盘。”杂忆:指许多零散的记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杭州任职十年,对家乡自然景物有着深切的感受,对亲人朋友更是念念不忘。此诗即抒写了他的这种情怀。 首句“忆江南”,即追思江南。次句“忆杀”,意谓思念之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一句是诗人追忆重阳节在家乡时的情景,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有登高之习,重阳节后一天就是立秋,所以“重五节”指的是重阳节;“记得”表明记忆犹新,“在家乡”说明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 第二句中的“麝粉”是指用麝香调制的化妆品,“蛾子绿”指的是眉毛涂上黛色,古代妇女常用黑墨来画眉;“虎钗”是一种发饰,“茧儿黄”指头髻梳成黄结
江南忆,更忆是芜城。 这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回忆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家乡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兰叶寒塘盘马路,梨花微雨筑毬声。 这句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兰叶在寒冷的池塘中生长,梨花在微雨中盛开,毬子在雨中飘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风景逼清明。 这句诗描述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它仿佛让人置身于清明时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译文】 五月节时,记得在吴门。 在北寺墙头上,兰叶像美人的鬓发那样飘逸;在桐桥船里,墨花般的裙幅随风飘动。 那怎能不令人销魂? 【注释】 ①宛城: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日追次旧游:五天后追忆旧游。②吴门:即今江苏苏州。③北寺:指寺庙,因靠近北方,故称北寺。④兰叶:兰花的叶片。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⑤桐桥:在今江苏无锡。⑥墨花:指画有墨花的衣裙。⑦“那许”:如此。⑧销魂:消魂
诗句释义: 1. "重五节":指的是中国的端午节,这是一个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他的遗体,便扔下粽子投入河中。因此,这个节日也被称为“粽子节”,而粽子是一种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食材蒸煮而成的食品。 2. "记得在扬州":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著名,尤其是瘦西湖等著名景点。 3. "歌板千群游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