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己
【注释】 ①秋霁:秋高气爽的天气。分韵:即分韵作诗,指用同韵的字写诗句。②清晚:傍晚。③晴:阴雨过后,阳光照耀,天气转晴。④冉冉:渐渐,逐渐。⑤濛濛:雾气蒙蒙,细雨纷纷。⑥为客:客居他乡。⑦思亲:想念亲人。⑧涕泪中:泪水中。⑨独凭:独自依靠。⑩心事:思念亲人的心情或事。⑩看秋鸿:望着秋天的雁群。 【译文】 天将黑时我搔头望,晴朗的天空与往日不同。 秋日的晴空只有淡淡烟,而雨水却迷蒙不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考生应先翻译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分析,最后赏析。 “野步春郊净,佳游病眼开。”
【解析】 1.“岐路”:岔路口。赊,远。 2.“待”:期。 3.“重华”:指山峦重叠。 4.“寒凝髓”:形容石洞里寒冷如髓。 5.“虹梁”:彩虹横跨的桥梁。 6.“仙源”:神仙居住的地方。 7.“可狎”:可以亲近。 8.“飞辔”:骏马。 【答案】 重游仙岩 此地一为别,风尘歧路赊。 登临原有待,岩谷更重华。 石窦寒凝髓,虹梁迥缀霞。 仙源端可狎,飞辔绕林涯。 赏析:
诗句翻译: 1. 春风应应至,寸草亦知时。 2. 人生非木石,谁能无所思。 3. 桃花乱愁眼,柳叶忆蛾眉。 4. 所思良不遂,愿言何可期。 注释与赏析: 1. 春风应应至,寸草亦知时。 - 春风应应至:春天的风应该如期而至,象征着温暖与新生。 - 寸草亦知时:即使是微小的草也能感知到时间。这里比喻万物都有感知时间的能力,表达了生命的敏感和对时间的尊重。 2. 人生非木石,谁能无所思。 -
【注释】衮衣:古代礼服,指帝王服饰。调鼎实:调味用的各种香料。霖天:久雨天气。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道自心源出:道理出自人的本心。损益:改变。当宁:皇帝。旰宵:夜晚。怀旧德:怀念旧恩。济商川:救济商朝。【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宰相赵鼎的庆贺之词。首句点出“庆会年”,即君臣团聚、国家大治之时;接着写“调鼎实”与“作霖天”,以赞美赵鼎的功绩。末句赞颂他的德政,希望他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全诗语言流畅自然
次邢元辅知府韵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飘零南北道:形容自己四处漂泊,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是在南北之间游荡。 - 祇为草堂留:只是为了留下一个草堂而四处奔波。 - 佳句堪排闷:美好的诗句足以排解心中的郁闷。 - 端居正复愁:即使身处家中,仍然感到忧愁。 - 何年寻旧壑:何时才能找到那片被遗忘的山谷。 - 无路借前筹: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
【注释】 原武:即卫武公。古代传说中的贤君。《左传》记载:“原命有令,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始封之也,皆帝者之后也。”《史记·卫将军列傅》:“卫武公卒,立宣公为王。”《左传》记载:“武公卒,子德公立。” 飘零:漂泊。这里指流落异域。逆旅:旅店。这里指客居他乡。 生死:生和死。这里指生命的存亡。 此生:这一辈子。断:断绝。 声容:音容,声音容貌。梦馀:梦中的景象还残留在记忆中。 幻身:虚幻的身体。今
注释: 1. 高斋连大厦,安隐客心舒。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居住在高大的府邸之中,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的感受。 2. 每发难逢笑,时翻未见书。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空闲时经常遇到熟人,他们会带来欢笑,同时也意味着他无法阅读书籍。 3. 艰难恩意重,零落旧游疏。 - 这句话表示诗人经历了艰难的困境,但仍然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深深的关爱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感到过去与朋友们的联系逐渐变得疏远。 4.
【注释】 王仲元:王蒙,字仲文,号方岩,唐代诗人。都巡:指都御史。书:指写。王仲元都巡城上小亭:王蒙在城南楼上题写了“书王仲元都巡城上小亭”的诗句。王子吹箫处,孤城城台上:王子吹箫,指王蒙自己。孤城,指长安城。城台,即城楼,这里泛指城墙。回回众山入,隐隐一川来:形容山峦叠嶂,群山环绕的景象。回回,形容山势层叠。隐隐,形容山色淡远。一川,指渭水,流经长安城外。花草三春合,轩窗四面开
闻官军捷报呈彦升时仲滞雨春惟冷,端忧夜更长。 译文: 春天的雨使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寒冷之中,夜晚的时间也变得更加漫长了。 注释: 滞雨:停滞不前的春雨。 端忧:深深的忧虑。 平寇:平定叛乱的敌军。 安书喜到乡:听到好消息后,喜悦地回到了故乡。 鹿门心未遂:心中的愿望尚未实现。 谁与论行藏:与谁可以讨论自己的行为和处世之道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